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先秦邢地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4:53
【摘要】: 本文“邢地”①的研究范围颇广,包括现在的河北省邢台一带、河南温县一带、陕西华县、宝鸡一带、山西河津等地。之所以将以上所列各地归为“邢地”范畴,并将其列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们与文献中商代的邢都、井(邢)方、商晚期的井(邢)地,西周时期的邢国,东周时期的河内邢丘、夷仪故地有重要联系。1928年中国近代考古发端于殷墟,同时在河北、河南、陕西三省相继出土了有关邢国、井(邢)氏的甲骨片和青铜器,甲金文资料的发现,为文献资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些学者尝试利用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与古代文献资料相结合对“邢地”进行初步探索;20世纪50-70年代,随着各地考古工作的开展,在这个时期,邢台考古有重大突破,发掘了以曹演庄、南大郭为代表的商周遗址,田野考古的新发现为商代邢都、西周邢国的研究夯实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至今,先秦邢地研究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邢地考古工作全面展开,主要集中于河北襄国(今河北邢台)、河内邢丘(今河南温县)及西周都城周原、丰镐遗址等地,并且有重大发现的不断涌现,推动了邢地研究的纵深发展。曾先后在河北邢台召开了三次有关邢台历史文化的研讨会②,这几次会议把邢地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对邢地研究的简单回顾,我发现,与邢地有关的都城、方国、氏族、城邑等内容的综合研究还没有人专文论述,前人著述大多停留在对一两个问题的孤立探讨上,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和理顺先秦邢地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先秦邢地进行系统地、整体地、综合地研究。 除在绪论部分对“邢地”研究的选题意义、有关邢地研究的现状、有关本文的突破点,及本文要旨作简明扼要的交待外,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加以论述: 第一部分,商代邢地问题的研究。主要从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资料来界定商代的邢都,考证商代井方的地望,明确了“商代邢都”即“祖乙迁于邢”的“邢”为河北邢台一带,而井方应是在山西河津一带,两者之间在地域上没有联系;从文献角度考证(包括甲金文资料)和追溯“井(邢)”的来历,提出妇(?)(井方嫁女于商,成为武丁的妃子)的封地在今河北邢台一带的“假说”,“井(邢)”的称呼可能最早来源于妇(?)的封地,西周金文及以后的文献沿用“井(邢)”的叫法至今。 第二部分,西周邢地问题的研究。前辈、当今学者对西周邢国青铜器进行了著录和考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个部分主要利用古代文献与考古发掘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前人的成果进行爬梳整理,兼论西周井(邢)氏与邢国的关系。最后指实了西周邢国的地望,邢国初封于河北邢台一带,与文献中的“邢丘”无涉,驳斥了时下流行的“邢国二次迁封说”;“畿内井氏”与西周邢侯一脉相承,皆是“周公之胤”,姬姓;“畿内井氏”是西周邢侯后裔(庶子)衍生发展的结果。 第三部分,东周邢地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古代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来分析几个地方的地望,包括对夷仪故地的考证、分析邢国灭亡后邢地的归属、以及对邢丘故城的考察。最后指出“夷仪”故城在距今河北邢台西南一百四十余里的浆水镇一带;“邢丘”故城是春秋中后期的城址,是邢国灭亡之后,邢国公室后裔为保存宗庙,迁徒至此的结果。 第四部分,对先秦邢地进行综述,通过对先秦邢地变迁的分析,勾勒出其变迁的曲线。从而理清商代邢都、井方、商代晚期的井地(妇(?)的封地)、西周邢国、东周邢丘、邢邑之间复杂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8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海双;春秋晋卿韩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7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17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