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基于区域河湖演化的“丁村人”遗址年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7:04
【摘要】:探讨古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一直以来都是古人类学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前人的研究已表明古人类的进化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丁村人属于早期智人,它的发现对我们研究直立人向智人转变的阶段性历史提供重要证据。丁村人遗址自发掘以来有就引起了各界研究者的研究兴趣,许多考古界专家、旧石器研究专家以及第四纪地貌学专家都曾对丁村人的年代问题做过研究,成果丰硕,但争议也很大。已有的研究主要通过对遗址化石层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来推测其年代,还有的是通过对文化层相同层位的哺乳动物化石、蚌壳和古人石器进行物理测年得出文化层的年代。这些不同的测年方法所测出的年龄也各不相同,至今无法统一。为了生活的需要,栖居在丁村区域的古人类一般都会选择临水而居,地貌上是湖滨或者河岸边。而在盆地湖退-湖侵循环变化背景下,区域内入湖的河流段或者湖滨地方会被淹没又重新露出气下,从而影响着古人类生活空间在地貌微区位上的变迁。这使得形成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河湖相沉积层都有可能保存有古人类遗迹。本文首先要进一步探究区域湖侵-湖退地貌沉积环境的变化历史,然后依据保存古人类遗迹的地貌沉积体的特征判断其堆积时所处的历史阶段,确定其形成的起止时间范围,再在已确定该地貌沉积体形成的起止时间范围前提下,对保存古人类遗迹的沉积层序列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对含古人类遗迹的文化层层位形成年代进行确定。本文研究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来判定个人类遗址的年代。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标,野外对临汾凹陷、侯马凹陷和柴庄隆起进行调查,在山西襄汾县分别选取了高显村剖面、高显砖瓦产剖面和白马西沟剖面进行采样。根据黄土-古土壤序列定年法、磁化率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数据,分析地貌沉积体的特征,厘清第四纪中晚期区域河湖地貌阶段性演化历史。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临汾盆地分别在S_8、S_5、S_2和S_1古土壤发育时期发生了4次湖退事件,每次湖退结束后湖底露出气下接受风成黄土-古土壤堆积,随后又会发生缓慢湖侵过程。古湖的湖侵-湖退特征在区域地貌沉积剖面中都有所记录。通过对高显村剖面调查研究发现下覆最老的黄土古土壤为S_1古土壤,其磁化率数据与洛川黄土磁化率曲线比对符合S_1古土壤特征,距今12万年。高显砖瓦厂剖面剖面特征和磁化率数据都表明其下覆最老的黄土古土壤为S_2古土壤,距今25万年。而白马西沟剖面的磁化率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下覆盖的最老的黄土古土壤为S_5古土壤,距今62万年。表明柴庄隆起中曾发生过至少三次湖退事件,每次湖退以后都会出现新的阶地,丁村人会迁居至此。典型的丁村人遗址点54㑳100点发现了三枚人牙化石和一块右顶骨化石,其剖面的磁化率数据以及化学成分特征表明,丁村54:100点下覆的黄土古土壤为S_1,因此化石层位的形成起止年代上限年龄为距今约12万年,下限年龄为25万年。丁村54:102点经野外调查并结合磁化率和化学成分分析数据表明其下覆最老的黄土古土壤也为S_1古土壤,所以其文化层的上限年龄为距今约12万年,下限年龄距今约25万年。而丁村79:01点下覆最老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为S_5古土壤,但在临汾盆地内在S_8古土壤发育时期也发生过一次大幅度湖退事件,所以79:01点文化层的上限年龄距今约62万年,下限年龄距今约77万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晓晖;;咸阳市区古土壤的亚层划分[J];陕西水利;1987年06期

2 曹继秀 ,徐齐治 ,张宇田 ,陈发虎;兰州九州台黄土—古土壤系列与环境演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3 沈永平,焦克勤;西藏聂拉木冰碛平台古土壤的发生学及环境的初步研究[J];冰川冻土;1989年03期

4 黄春长;黄土高原南部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与气候变迁[J];地理学报;1989年01期

5 石元春;;中国黄土中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J];第四纪研究;1989年02期

6 安芷生;G.Kukla;刘东生;;洛川黄土地层学[J];第四纪研究;1989年02期

7 刘俊峰;;陕西关中黄土地层中第一层古土壤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8 陈留勤;刘鑫;李鹏程;;古土壤: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灵敏指针[J];沉积学报;2018年03期

9 叶喜艳;冯展涛;彭廷江;于凤霞;李孟;于昊;;兰州西津黄土-古土壤序列中黏土矿物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10 Nat Rutter;沈燕;;中国北方中部甘肃宝鸡黄土-古土壤层序的气候解释[J];地质科学译丛;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贾蓉芬;彭先芝;;中国黄土高原L-P序列物质的还原性与鄂尔多斯油气渗漏[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长燕;;陕西洛川L_1-S_2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特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尚帅;范代读;;浙南瓯江三角洲YQ0902和YQ0904孔古环境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张建松;长三角“哑地层”说话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记者张建松;长江三角洲的“哑地层”说话了[N];科技日报;2002年

3 张建松;哑地层“说话”了[N];中国矿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书兵;川西中部晚更新世地层与环境[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2 隋玉柱;从彭阳剖面看黄土成壤模式及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7年

3 黄传琴;黄土剖面粘粒矿物的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4 查理思;仰韶遗址土壤的特征和功能及古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毓阳;基于区域河湖演化的“丁村人”遗址年代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温晓坤;泾河南岸Q_2古土壤控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3 叶飞;关中平原古土壤S1水分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4 肖秋生;骊山山前断裂的展布与活动性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7年

5 李艳华;关中东部尧禾村剖面记录的万年以来环境演变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晓露;关中盆地西部全新世成壤环境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玲;洛川L_1黄土及S_1古土壤高分辨率古环境信息提取的初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8 毕志伟;华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碳氧同位素记录[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9 张霞;西安东郊离石黄土下部渗透性与地下水富集条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晓虎;陕西洛川离石黄土下部土层渗透率与含水条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9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19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