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人地关系演变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21:30
【摘要】: 本文是对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人地关系演变的一次尝试性研究。 首先,,对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序列进行了概述。胶东半岛考古学文化序列为距今6000—5000年的白石村一期——邱家庄一期——紫荆山一期;距今5000—4500年的北庄二期——杨家圈一期文化;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文化杨家圈类型;距今4000—3600年的岳石文化照格庄类型。 其次,从植被演替、气候演变和海岸线变迁三个方面概述了胶东半岛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并根据地质钻探结果和考古遗址的分布等对距今6000—3600年的海岸线变迁情况进行了复原。认为距今6000—5000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到了最大距离,在距今4500年开始后退,之后还有数次小幅度的推进和后退。 然后,依据各遗址出土的不同经济成分所需生产工具的数量、比例、种类的变化,并结合动物遗骸的情况以及其他出土遗存的情况,对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生存经济模式的特征和转变进行了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岛采集及渔猎经济的比例不断减少,农业经济的比例不断加大,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凸现。 最后,对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胶东半岛人地关系演变进行了综述。认为在早期,自然环境的变迁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的影响较大,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的行为较为明显。后段,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当地居民仅凭早期的自身改造似乎已难以维系其顺利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更为发达的鲁西南地区的大汶口农耕文化自然而然开始东进,并且迅速被本区人们所吸收接纳。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早期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带来的损害以及后来发展农耕之后对自然的大力改造。外来文化对半岛地区居民的生存经济模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1.13;K871.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1.13;K87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静;;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探微[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2 杜雪;;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胶东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象[J];世界遗产;2010年03期
3 段天t
本文编号:2621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2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