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甲骨文视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4:07
【摘要】: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它产生的时期尚属于绘画阶段。对与甲骨文形体的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字的考释也对形体的意义做出了解释。我们都认可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痕迹,当然也蕴藏着先人的思维思想。文字尤其是象形文字是高度抽象的视觉符号,这些符号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用二维的线条表现三维动态的事物,这背后总会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索甲骨文这个非常古老且相对成熟的文字在视觉思维上有着哪些规律以及尝试结合视觉心理的原理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甲骨文的前身是由图画发展而来,所以本文也运用了中国绘画原理和视觉心理学原理来解释甲骨文中视觉心理现象,试图进一步分析背后所体现的思维方式。 本文第一章选择了甲骨文中的约100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字形,大部分是已经考释出的象形程度比较高的字,按照不同的视点进行了分类,并分别作出解释。首先在人的认知基础上分为正常视点和非正常视点两大类,其中正常的视点包括我们最常见到的正面形象和侧面形象,又根据人观察角度的不同,分为正视、俯视两个小类;侧面形象有竖立和半侧两个小类;非正常的视点有歪曲透视、部分夸大、动态、空间位移等。文中字形以象形字为主,文中表格是把含1000余字形的数据库中的甲骨文分类后筛选导出生成的。 第二章是视点与视觉思维。思维方式及这样分类的依据和原因,各种视觉现象的特征与中国的意象思维有很大联系。引入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试图在甲骨文的视知觉心理的找出结合点。并结合传统思维来探讨甲骨文中的一些符合视觉心理学的现象和特征。比如相近性原则和对称、平衡和重复等。 第三章简要分析了另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部分字形的视点,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与人字形体有关的部分进行分类,并与甲骨文进行比对。在第一章的分析基础上,找出东巴文在视知觉心理学层面上与甲骨文的一同第四章是本文的总结部分,在此部分重述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对以上三章中内容做出总结,找出一条线索,把各个部分连结起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7.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小丽;殷商甲骨文与两河流域原始楔形文字造字机制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晓丽;高精度曲线轮廓甲骨文字形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0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30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