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河南地区出土唐代釉陶器釉层剥离原因分析
【图文】:
在真空下吸水后悬挂在水中的重量,用于计算其显气孔率。2结果与讨论2.1釉面显微观察通过观察可确认釉陶器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病害:1)釉层的机械剥落;2)表面沉积物;3)表面腐蚀产物。其中大部分釉陶器———包括不同保存环境(墓葬及窑址)、不同种类(白胎绿釉、白胎褐釉、红胎褐釉和白胎黄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釉层剥落现象。通过比较发现巩县黄冶釉陶釉面相对完整,釉层剥落现象较少,西安醴泉坊、铜川黄堡、乾县懿德太子墓釉陶釉面剥离较为严重。釉面的剥落主要沿着表面开片(裂纹)的方向,典型的样品显微照片参见图1。图1釉陶器釉层剥落Fig.1Enamellayerexfoliationofglazedpotterie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肇春,叶龙耕,王满林;日用精陶坯釉结合性能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78年04期
2 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苏,陈佳,李建明;复杂陶瓷件烧结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及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2 崔剑锋;刘爽;彭善国;吴小红;;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成分分析[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3 易家良;论玻璃性质加和计算的客观意义[J];玻璃与搪瓷;1981年01期
4 林凤英;“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体系”简介[J];玻璃与搪瓷;1988年05期
5 王德强;潘伟;贺安莉;郑金标;;玻璃色釉用低熔点玻璃的研究进展[J];玻璃与搪瓷;2006年04期
6 李红霞;王自强;;Al_2O_3/SiO_2摩尔比对超薄浮法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J];玻璃与搪瓷;2011年05期
7 李家科;周健儿;刘欣;胡学兵;;聚丙烯酸钠在建筑陶瓷中的应用[J];山东陶瓷;2006年03期
8 艾玉庭;程世锋;;陶瓷色釉料装饰对日用瓷的影响[J];山东陶瓷;2008年04期
9 董伟霞;包启富;陈聪;;低成本无光高白裂纹釉的研制[J];山东陶瓷;2008年06期
10 王成刚;门庆才;张涛;;铜铬翠绿碎纹釉的研制[J];山东陶瓷;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建华;崔素萍;王峰;李智丰;张志龄;容构华;王涛;;煤矸石—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吴建锋;邓大侃;徐晓虹;周城;项铭禹;;用于环保陶瓷的低温生料釉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一)[C];2009年
3 董伟霞;包启富;李渡;;黑红花釉的研制[A];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三次全体会议暨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严建华;崔素萍;王峰;李智丰;张志龄;容构华;王涛;;煤矸石-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5 舒新兴;江群会;刘文茂;;影响中温日用细瓷粉体釉工艺性能的试验分析[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10年
6 郭兴忠;李文彦;杨辉;徐生富;;红柱石基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及性能[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10年
7 谢国喜;冯松林;闫灵通;李丽;冯向前;李永强;韩鸿业;;毛家湾出土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瓷的EDXRF研究[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孝忠;;中国古代玻璃的从属地位及其重大影响——从生态位理论看中国古代陶瓷、玻璃化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刘昆;周健儿;汪永清;胡海泉;;超低温(≤1100℃)玻化砖的研究与开发[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群;程小苏;曾令可;王慧;;废瓷掺料对陶瓷烧成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q;水泥基电磁防护吸波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岳敏;污泥的粉煤灰调理和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贵云;河道底泥资源化—新型陶粒滤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2年
4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王晓洁;GGW钛粘结瓷的研制及钛表面处理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张斌;氧化锆全瓷支架与玻璃陶瓷匹配性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张惠;钛表面磁控溅射氮硅锆涂层对钛瓷结合的影响及G-I钛遮色瓷的研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郑凯;新型特种光纤及其相关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卫延;新型特种光纤和相关制作工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常德远;高浓度掺铒光纤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昶;钧官瓷断代和不同时期刘家门窑钧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邱晓新;基于技术史的龙泉青瓷发展思考[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石卫华;隧道窑预热带双层排烟口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4 何玉剑;变迁抑或回归[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5 李晓宇;宋代景德镇窑和耀州窑装饰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6 徐亮;晚明清初景德镇瓷器渔樵耕读纹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艾琦;工业废渣磷石膏与赤泥在陶瓷中的综合利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柯善军;钙质日用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姚莉莉;陶瓷用高岭土的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Zs懿;陶瓷储能电容器材料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尧成,郭演仪,张志刚;历代青花瓷器和青花色料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7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龚玉武;;伊拉克中部萨珊时代釉陶的制作技术[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04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雅春;耿谦;;日用瓷制品釉层龟裂的成因及其预防[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忠华;虹彩釉的生产工艺[N];广东建设报;2007年
2 宋康年;鉴别汝窑瓷从何入手[N];中国商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倩;利用煤渣制备陶瓷釉面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3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3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