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杖子墓地葬制初步考察
发布时间:2020-04-22 03:29
【摘要】:东大杖子墓地是一处与燕文化关系极为密切、具有浓郁土著文化特点的墓地,目前学者对于墓地的研究主要限于构建时空框架、文化来源等层面,缺少对墓地材料本身所反映的文化性质和内涵的探讨。有鉴于此,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东大杖子墓地的丧葬制度做初步考察,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重新对墓地墓葬进行分期,将之前未包含的M40、M47涵盖进分组、分段,并对个别墓葬的组别进行调整,最终将墓地划分为两期;而后对墓葬进行形制分类和等级划分,根据圹内填充物的不同将墓葬分为两类。在综合考虑了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墓圹大小和殉牲的情况下将墓葬等级划分为六级;再而从殉牲和随葬品的组合、摆放位置、与墓葬等级和类型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探讨葬俗的阶段性变化,发现在第一期Ⅰ段随葬品多摆放于身体右侧,在Ⅱ段随葬品则多摆放于身体左侧,在第二期随葬品则摆放于身体两侧;最后将上述殉牲与器用制度带入墓地,对墓地进行分区,并对墓地的规划和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得出了第一期墓地使用者可能为一脉相承的原住民,而第二期人群的文化性质可能与第一期不同的认识。
【图文】:
图 1-1 各期墓葬分布示意图明 1:方框 :为《变迁》中较《研究》晚一个阶段的墓葬。明 2:双线 :为调整后的墓葬。M10 在《研究》中被划分为第 3 组典型墓葬,本文将其调整为第 4 组28 在《变迁》中被划分为战国中期,本文认为其有一定合理性,,故调整为第二期第四组。明 3:浪线:为《变迁》中较《研究》早一个阶段的墓葬。
典型铜兵器分期图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8.8
【图文】:
图 1-1 各期墓葬分布示意图明 1:方框 :为《变迁》中较《研究》晚一个阶段的墓葬。明 2:双线 :为调整后的墓葬。M10 在《研究》中被划分为第 3 组典型墓葬,本文将其调整为第 4 组28 在《变迁》中被划分为战国中期,本文认为其有一定合理性,,故调整为第二期第四组。明 3:浪线:为《变迁》中较《研究》早一个阶段的墓葬。
典型铜兵器分期图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韶钢;万欣;谷丽芬;仲蕾洁;;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2003年发掘简报[J];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02期
2 王丹;;辽宁东大杖子墓地M32出土织物检测及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02期
3 方殿春;万欣;王成生;孙建军;田保才;王振来;徐江勤;徐韶钢;王爽;华玉冰;张依依;肖俊涛;齐军;赵代盈;王贺;张明合;王晓磊;仲蕾洁;;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2000年发掘简报[J];文物;2015年11期
4 成t熻
本文编号:2636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3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