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榆次区古戏台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22:41
【摘要】:作为承载各类戏曲“在场”的具体场所,古戏台见证了戏曲发展的历史,研究古戏台对于研究一个地方的戏曲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戏台进行实地考察是戏曲文物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榆次处于山西中部,地面文物众多,现在境内现存戏台43个,根据现存遗构特征进行分析统计,明代戏台5个,清代戏台共38个。作为重要的戏曲文物,这些散落于榆次乡野中的戏台,见证了中路梆子在榆次的发展、成熟,榆次古戏台对晋剧的发展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文物、文献、田野考察互证,探求中路梆子的形成、发展、兴盛,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中路梆子班社,中路梆子名艺人,中路梆子曲目以及这一时期承办班社的晋商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梆子戏尚无剧种之分,嘉庆时,渐有南北戏之分,道光咸丰时期,中路梆子在蒲州梆子的基础上开始形成,至同治时期,中路梆子趋于成熟。从榆次戏台调查统计结果看,当时,在晋商故里榆次确实有比较多的戏台。而且,由于商人的支持和参与,戏台建设趋于华丽精美,有的小小一个村落,竟有2个戏台,如南张村。从残存的舞台题壁看,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在榆次的广大乡村,活跃在舞台上的戏班和艺人有许多都与晋商密切相关。由于年代久远,榆次现存戏台大多面临损毁严重、濒临消失的现状,留存的碑刻、舞台题壁就更少了,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在文中,笔者按照榆次现行乡镇区划对戏台认真梳理,分类阐述,旨在使人们对榆次现存戏台及相关历史、文化、民俗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从而增强戏台保护意识,为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图文】:

榆次,城隍庙,戏台,金柱


西山面斗拱各五攒。大额、平板枋截面均为矩形,前金柱间亦设大额、平板枋,并设立面斗拱。后檐柱中平柱、角柱为通柱,其他柱各层单设,前檐柱与前金柱各六根,不设图2-1 榆次城隍庙古戏台(王晋摄于2017年 9 月)

南河,戏台,榆次


是个一个偏僻而又闭塞的小村庄,嘉靖二年至四年(1523—1525),因郭村板桥先后建成,横跨潇河,使北田与榆次城之间变成了通途,沟通了榆次与之间的交通,清代,北田建镇,民国八年(1919 年)改区。1948 年,榆次北田为区政府所在地,1954 年改乡,1958 年以后,,北田为公社驻地,1984 年民国时期,北田艺人王增山,艺名“北田旦”,是晋中较为著名的晋剧学天贵旦,吐字清晰,颇见功力。善演“永寿庵”、“十万金”等戏。解放后以唱功戏见长,“武家坡”、“杀惜”较为拿手,著名的刀马旦刘仙玲和青衣出自其门。2.2.1 南河古戏台南河古戏台位于北田镇南河村中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轶菲;应佐萍;;浙江古戏台建筑空间形态分析及利用[J];浙江建筑;2018年12期

2 李志军;方泽明;李刘根;;涉县固新镇古戏台初探[J];山西建筑;2017年23期

3 侯杰;任启慧;;中国古戏台研究的典范之作——评车文明教授《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一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4 张兵;;山西古戏台[J];文史月刊;2017年08期

5 ;山西古戏台掠影[J];文物世界;2016年03期

6 白象小鱼;;古戏台[J];诗潮;2018年02期

7 杨瑞福;;古戏台前听昆曲[J];中国诗歌;2016年12期

8 李清明;;古戏台[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6年08期

9 麻国钧;;河西走廊重镇古戏台掠影(1)[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6年00期

10 董姝;周晓静;;雁芙寻古[J];文化月刊;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国华;;舞榭歌台 意手神功——山西古戏台的前世今生[A];中国民族建筑2017年6月刊(总第164期)[C];2017年

2 罗德胤;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3 曹思玮;;四川古戏台保存与川剧文化传承[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申智林;沉睡的古戏台,醒了[N];人民日报;2019年

2 廖奔;人间烟火气 中国古戏台[N];中国艺术报;2019年

3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玲 通讯员 王骁金龙;古戏台逢春 “戏窝子”红火[N];中国文化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唐湘岳;湖南省桂阳县 古戏台迎来春天[N];光明日报;2017年

5 朱定文;古戏台有“钱”途[N];经济日报;2017年

6 徐晓华;建造古戏台文化博览园[N];光华时报;2016年

7 宋伟光;大剧院的“古戏台”[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李晓芳;消逝的山西古戏台[N];山西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马子雷;阅读之旅,从山西古戏台出发[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吴开英;我国古戏台研究与保护的突破性进展[N];中国文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阳;山西古戏台声学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玲;榆次区古戏台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韩君燕;原平市古戏台调查报告[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邱杨子;梅山地区古戏台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4 方泽明;涉县固新镇古戏台建筑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5 李珊;南充市古戏台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原博;翼城古戏台调查报告[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肖爱民;临川古戏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s

本文编号:2637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37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