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石经《论语》考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石山;;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论语片解》自序[J];名作欣赏;2011年19期
2 王晖;;《论语》与现代公关[J];公关世界;2010年05期
3 蒋曼;张万庆;;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诠释[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4 王彤;;论“诗可以观”中“观”的神秘色彩[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余博;;也谈谈学习《论语》与学会做人[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6 张石山;;论语片解[J];黄河;2011年04期
7 王正荣;;《论语》引《诗》浅探[J];学理论;2011年17期
8 柯远;;《论语》的时间观念及其溯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陈卫;;解读《论语》中孝的思想[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于丹;;别被一个念头杀死[J];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廷银;;宰我标新立异出于其才智高隽——读《论语》札记[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申自强;;经典诵读,等待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陈琦萍;;照妖镜[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艾宇;;“五常”重评[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葛荣晋;;孔子论“仁”及其现代价值[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李尔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8 贝列罗莫夫(嵇辽拉);;郭沫若与《论语》[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魏刚;;周礼与孔子的饮食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荔红;经典图读·论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2 ;《来自财富巅峰的声音——经营论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王艳华 本报记者 王洋;云居寺石经未止于安藏[N];中国旅游报;2002年
4 李金坤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之正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为民;《发现论语》《发现老子》叫板传统注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6 宗爱民;石经回藏 车证珍贵[N];中国商报;2002年
7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在“论语”与“算盘”之间[N];经济观察报;2010年
8 子规;可以传世的《论语外编》[N];四川日报;2003年
9 ;日本电视台:论语名言“指点”炒股被套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王洋;云居寺石经发掘始末[N];中国旅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书文;孔子成德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学功;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帅建华;儒家成人观及其现代人本管理价值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6 焦桂美;南北朝经学史[D];山东大学;2006年
7 韩锋;敦煌本儒家文献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9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10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君;历代石经《论语》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春来;汉代《论语》的流传与演变[D];武汉大学;2004年
3 张秋林;论翻译的对话性:兼评《论语》中哲学词汇的翻译[D];浙江大学;2006年
4 闫红茹;《论语》人学思想解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利娜;《周易》与《论语》的君子观及其比较[D];山西大学;2008年
6 刘育林;《论语》歧解成因类析及选例辨证[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晓欢;孔子的言语思想与修辞[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毅;论语境对隐喻理解机制的指针作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葛亚芬;从关联理论看《论语》的翻译[D];重庆大学;2009年
10 王建军;《论语》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11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1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