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长江沿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容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0:33
【摘要】:安徽省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南北境内分别有淮河和长江两条大河将全省分为皖北、江淮和皖南三个自然区域。本文研究的长江沿线地区,主要包括江淮地区的南部和皖南地区的北部。这一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大多数地区属于狭长的冲积平原,历来农业比较发达,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方文化交流的要道,在铜陵、繁昌、南陵等地发现了几十处古代矿冶遗址,古代文献中也有很多中原王朝对该地征伐的记载。春秋时期,周王朝已不再像西周时期那样支配其他诸侯国的统治地位,因而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各个地区青铜器都具有了自身的特点。在各种复杂文化的冲击下,安徽长江沿线地区也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安徽地区长江沿线出土了众多的青铜器,很多学者对这些青铜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一些青铜器在中原及安徽邻近地区鲜有发现,大多数青铜器上并没有铭文,一些器物器型和纹饰颇具特色,从而导致了学者们对同一件青铜器断代上认识差别很大。本文主要从安徽长江沿线这一区域内有着明确共存关系或出土地点的15组青铜器群为主,分析这些青铜容器的器形、纹饰、铸造方式等,将其与中原地区以及安徽邻近地区的青铜器进行综合对比,最后给出该组青铜器的年代,这是文章最主要的部分,也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春秋早期:孙村组、汤家山组、钟鸣组、正兴组、长岗组、汪村组春秋中期:铜陵车站组、西湖轮窑厂组、杨家牌组、墩上组、杨市组、谢垅组、十字铺墓葬组、金口岭M2春秋晚期:龙岗组在对这一区域内青铜器准确断代之后,对其文化面貌进行分析,受哪些文化影响,使大家对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了解。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考察各个时段青铜容器所表现出的各类文化因素及其反映出的这一地区与中原及周邻地区的文化交流,使大家对这一地区的青铜文化有更清楚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6.41
本文编号:2766591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建康;吴文化与古代民族融合[J];东南文化;2004年01期
2 陈公柔;张长寿;;殷周青铜容器上兽面纹的断代研究[J];考古学报;1990年02期
3 李国梁;;安徽宿县谢芦村出土周代青铜器[J];文物;1991年11期
本文编号:2766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6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