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与中山寨出土史前骨笛新探
发布时间:2020-08-04 17:19
【摘要】: 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或借鉴音乐学、考古学、民族学、比较学等研究方法,对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贾湖骨笛与中山寨骨笛进行研究。之所以选取这两地,是因为两处都处在河南省境内,时代相当,考古学文化面貌接近。 目前学术界对贾湖骨笛的研究多从考古出土的乐器实物入手,进行音乐学方面的研究,对骨笛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人文属性则涉及较少。笔者认为,只有全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初步了解远古时代骨笛的历史发展状况。笔者对贾湖骨笛进行了六点研究,其中1.骨笛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2.二孔骨笛M521:1背面的纹饰3.现有测音数据能否反映当时音乐原貌这三点是现在学术界还未探讨或还未深入探讨的问题。4.无孔骨管5.音孔设计6.骨笛的功用是现在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笔者将通过对比研究给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贾湖时代已经有了巫术活动,灵魂不灭的观念已经存在;当时社会中应该存在等级制度;男性占据着相对重要的地位。二孔骨笛M521:1背面的纹饰应是现在龙纹饰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现有的测音数据还很有限,测音方法、测音仪器、测音时的主观倾向性、修复时的误差、古人制笛时的误差等都导致了现在的乐律学研究还为时过早,不能反映原始社会的音乐原貌。墓葬中发现的无孔骨管有学者认为也是一件乐器,多孔骨笛是在无孔骨笛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但通过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无孔骨管实际上是一件装饰品或是一件生活用具,而不是用于演奏的乐器。对贾湖骨笛音孔设计的方法,是现在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大部分学者认为贾湖骨笛的音孔是等比概念下的经验式开孔。也有学者认为当时贾湖先民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计算能力,并掌握了正整数的计算法则,音孔设计是按照精密计算依律得来的。还有学者仅对一支骨笛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整个七孔骨笛音孔设计的方法,并找到了计算公式。还有学者以手指长度为衡量单位,研究孔位的设计。以上观点是现在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骨笛的音孔设计,应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是一种经验式的开孔。以往学者对骨笛功用的研究是从测音结果出发得出结论的。大部分学者认为贾湖骨笛是用来娱乐的乐器;也有学者认为是乐器与法器兼用的器物;还有学者认为是用于诱捕猎物的工具,或娱乐时的乐器,或祭祀使用的法器。通过对比研究,笔者认为,贾湖早期骨笛应只是作为法器所使用的,中期和晚期是作为法器与乐器共同的载体所使用的。作者还认为贾湖骨笛不可能作为诱捕猎物时哨的角色出现,因为诱捕猎物的哨,只要能发出类似动物鸣叫的声音即可,而不需要这么多的音孔,发出这么多的音。 中山寨出土的十孔骨笛,以前学者认为汝州中山寨出土的骨笛很可能是为制作骨笛统一音高的标准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律管。汝州中山寨骨笛继承了贾湖骨笛的成果,它与贾湖骨笛是一脉相承的。笔者通过仿制试验及两处的文化类型对比,认为汝州中山寨出土的骨笛可能不是乐器,它与贾湖出土骨笛并无直接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5.5
【图文】:
辟地的伟大形象。历史传说中,我国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舜、禹等,多被描绘成人首龙蛇身或龙颜的神奇人物。但这些都是传有龙文化记载的时代应是夏代。夏代龙是混合图腾,是以蛇为原形的。世品来看,其龙纹沿袭新石器时代一头双身蛇形化原龙纹,但又有变前代同向的双身蛇变成反向的双身蛇,并增其形体多姿多彩的变化。
本文编号:2780849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5.5
【图文】:
辟地的伟大形象。历史传说中,我国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舜、禹等,多被描绘成人首龙蛇身或龙颜的神奇人物。但这些都是传有龙文化记载的时代应是夏代。夏代龙是混合图腾,是以蛇为原形的。世品来看,其龙纹沿袭新石器时代一头双身蛇形化原龙纹,但又有变前代同向的双身蛇变成反向的双身蛇,并增其形体多姿多彩的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建军;;音乐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音乐考古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2 王丽芬;贾湖出土骨笛及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2年04期
3 张居中;考古新发现——贾湖骨笛[J];音乐研究;1988年04期
4 萧兴华;中国音乐文化文明九千年──试论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掘及其意义[J];音乐研究;2000年01期
5 萧兴华,张居中,王昌燧;七千年前的骨管定音器——河南省汝州市中山寨十孔骨笛测音研究[J];音乐研究;2001年02期
6 徐飞,夏季,王昌燧;贾湖骨笛音乐声学特性的新探索——最新出土的贾湖骨笛测音研究[J];音乐研究;2004年01期
7 郑祖襄;贾湖骨笛调高音阶再析[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8 刘正国;;贾湖遗址二批出土的骨龠测音采样吹奏报告[J];音乐研究;2006年03期
9 伍国栋;乐史图说四则——骨哨、骨笛、陶钟和夔鼓图像的相关描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陈其翔;舞阳贾湖骨笛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780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80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