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0-08-21 01:15
【摘要】: 本文分别对甘青地区和西南山地仰韶时代中期至战国晚期诸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分期和年代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详尽比对了两地之间相近似的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甘青地区仰韶中晚期至战国晚期诸考古学文化对西南山地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传播影响以及在这些影响下西南山地文化格局的变迁。? 通过分析认为,甘青地区和西南山地之间的文化传播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庙底沟文化对西南山地的岷江、大渡河上游的影响。第二阶段为半坡四期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对岷江、大渡河上游的影响;马家窑文化和宗日遗存对澜沧江上游的影响。第三阶段为半山文化对大渡河中游的影响,同时西南山地内部文化开始出现明显互动、演变现象。第四阶段主要为齐家文化对雅砻江上、下游的影响。第五阶段为寺洼文化对岷江、青衣江流域的影响;辛店文化、唐汪式遗存对大渡河上游、雅砻江上游的影响;卡约文化对雅砻江、金沙江和澜沧江上、中游的影响。? 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得出甘青地区和西南山地之间存在“四纵三横”的平面交通路线和“西进、南下—南下、东渐”的阶段性特征。最后,针对甘青地区和西南山地考古遗存自身特点,并结合自然、社会环境分析了这种文化传播的模式和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1.1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1.1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志军;陈剑;;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南方文物;2011年03期
2 任江;补琦;胡婷婷;刘灵鹤;温珠;仁青拉初;扎西旦珠;次尔旦珠;扎西偏初;耿平;f烨
本文编号:2798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9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