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藏宋元明染织艺术群及其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18:39
日本中世至近世初,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中国染织品大量传至日本。伴随茶道的兴盛,这些染织品又被日本茶人大量使用,成为重要的茶道具——"名物裂"(主要用于包裹茶道具及裱装挂轴)。本文将"名物裂"置于与中国同时代状况的比较视野,从选择与再诠释两个角度考察宋元明染织艺术群在日的接受过程。本研究指出,被选作"名物裂"的染织品呈现出对清冷色调和单色纹样的偏爱,茶人以茶道审美标准对来自宋元明的染织品进行选择。"名物裂"以"裂(切)"这一独一无二的形式存在并受珍重,虽为从属地位的装帧用染织品,却被茶人各赋其名并成为鉴赏对象,并驾齐驱于作为其装饰主体的书画及陶瓷器。这些在地属性体现日本接受中国文物时的能动选择和再诠释姿态。
【文章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名物裂”的诞生
2对中国染织品的选择
3“名物裂”对中国染织品的再诠释和再创造
4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定陵出土丝织品颜色[J]. 王秀玲. 收藏家. 2011(09)
[2]关于缎的早期历史的探讨[J]. 包铭新.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86(01)
博士论文
[1]紫色系中国传统服用色文化、染色及应用研究[D]. 王艺璇.中国美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044759
【文章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名物裂”的诞生
2对中国染织品的选择
3“名物裂”对中国染织品的再诠释和再创造
4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定陵出土丝织品颜色[J]. 王秀玲. 收藏家. 2011(09)
[2]关于缎的早期历史的探讨[J]. 包铭新.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86(01)
博士论文
[1]紫色系中国传统服用色文化、染色及应用研究[D]. 王艺璇.中国美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044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4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