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纸质文物的无损化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2 16:42
纸是中国古人的一项伟大发明。两千多年的造纸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丰富的纸质文物财产。长期以来,我国的古纸研究以文献分析为主,通过解读文献中的相关文字,复原早期的造纸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整体轮廓,就建立在上述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国内古纸研究出现新的动向,物理和化学分析手段开始在古纸研究中逐渐普遍地应用。这些研究以古代纸张或纸制品为分析对象,主要围绕造纸原料鉴别以及纸张加工工艺两部分内容,所采用的分析手段主要是染色法、显微观察和表面元素分析,属于有损或微损分析的范畴。在最初的一段时期内,上述研究促进了人们对古代造纸技术的新认识,也激发了学术界对古纸研究的热情。不过,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起至今,国内的古纸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鲜有大的进展。主要的原因一是在研究思路上缺乏创新,研究的面太过狭窄;二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没有新的突破,导致研究的深度不够。本博士论文即在以上研究背景下提出。论文中引入了几种新的无损或微损的化学分析方法(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拉曼光谱),旨在为解决古纸的原料鉴别、施胶工艺与施胶剂的判别、纸张填(涂)料以及颜(染)料的完全...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北京市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外纸质文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
1.2.1 褐斑的调查与研究
1.2.2 颜料引起的纸张褪色、变色及其它
1.2.3 无机颜料的鉴别
1.2.4 墨水及其对纸张的影响
1.2.5 无机填(涂)料的鉴别
1.2.6 有机染料的鉴别
1.2.7 有机胶结物和黏着剂的鉴别
1.2.8 纸张及造纸植物的纤维鉴别
1.2.9 古纸的劣化及保护研究
1.2.10 古纸来源的判别与真伪鉴别
1.2.11 植硅体的发现
1.2.12 图像、文字的识别与复原
1.2.13 综合性和综述性研究
1.3 国内纸质文物分析领域的研究和进展
1.3.1 纸张及造纸植物的纤维鉴别
1.3.2 填料与涂料的分析
1.3.3 胶料的分析
1.3.4 “纸药”的分析
1.3.5 无机颜料和有机染料的鉴别分析
1.4 本博士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1.4.1 选题背景
1.4.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附表
第二部分
第2章 利用植硅体判别纤维的母源植物
2.1 引言
2.2 植硅体简介
2.3 利用植硅体判别纤维植物来源的可行性分析
2.3.1 中国古代造纸原料的使用特点
2.3.2 造纸植物及纸张中发现植硅体
2.3.3 植硅体分析在判别纤维母源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2.4 样品及分析条件
2.4.1 样品
2.4.2 植硅体的提取
2.5 实验结果
2.6 讨论
2.7 小结
附图表
第3章 利用淀粉粒鉴别纸张的施胶工艺
3.1 淀粉粒的基本概念
3.2 淀粉粒的形态
3.3 淀粉粒的大小
3.4 淀粉粒的观察和鉴别
3.5 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3.6 淀粉粒分析在古纸研究中的应用
3.6.1 淀粉胶在古代造纸中的应用
3.6.2 施胶技术的判断依据
3.6.3 古纸分析实例—植物淀粉胶的证据
3.7 小结
附图表
第4章 拉曼光谱在古纸分析中的应用
4.1 拉曼光谱简介
4.2 两种特殊拉曼光谱仪的分析特点
4.2.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4.2.2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
4.3 拉曼光谱在国外文物与艺术品分析中的应用
4.4 拉曼光谱在国内文物与艺术品分析中的应用
4.5 常见绘画颜料、染料、矿物及其拉曼峰位
4.6 拉曼光谱在纸张分析中的应用探索
4.6.1 民国时期当票的颜料分析
4.6.2 民国时期纸币的颜料分析
4.6.3 利用拉曼光谱鉴别纸张填(涂)料
4.7 小结
附图表
第三部分
第5章 唐宋时期文书的分析
5.1 千佛洞出土文书
5.2 样品来源
5.3 纤维的染色与鉴别分析
5.4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
5.5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5.6 小结
附图表
第6章 西夏时期染色纸张的分析
6.1 西夏的造纸业概况
6.1.1 造纸原料
6.1.2 加工工艺
6.2 黑水城遗址
6.3 研究背景、样品及实验条件
6.4 蓝色染料的鉴别分析
6.5 红色染料的鉴别分析
6.6 纤维的鉴别分析
6.7 小结
附图表
第7章 明清时期纸币的科技分析
7.1 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简史
7.2 明代“大明通行宝钞”的分析
7.2.1 样品背景
7.2.2 红、黑颜料的拉曼分析
7.2.3 纸币纤维的鉴别
7.3 清代“大清宝钞”的分析
7.3.1 样品背景
7.3.2 颜料分析
7.3.3 填(涂)料分析
7.3.4 纤维鉴别
7.4 清代“户部官票”的分析
7.4.1 样品背景
7.4.2 颜料分析
7.4.3 纤维鉴别
7.5 小结
附图表
第8章 一组未知年代人物画像的综合分析
8.1 引言
8.2 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
8.3 画像颜料的鉴别分析
8.3.1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
8.3.2 拉曼光谱分析
8.3.3 蓝色颜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
8.4 纸张填(涂)料的鉴别
8.5 画像淀粉胶的鉴别
8.6 画像纸张的纤维鉴别
8.7 画像制作年代的判定
8.8 小结
附图表
第四部分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收获与体会
9.2 难点和疑点
9.3 期望与展望
致谢
已发表和正在撰写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几种蓝色颜料的起源及发展历史[J]. 纪娟,张家峰. 敦煌研究. 2011(06)
[2]道教人物画像颜料的原位无损分析[J]. 何秋菊,李涛,施继龙,赵瑞廷,李玉玲,邵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03)
[3]Starch grain analysis reveals ancient diet at Kuahuqiao site,Zhejiang Province[J]. YANG XiaoYan1 & JIANG LePing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2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Hangzhou 310014,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12)
[4]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J]. 葛威,刘莉,金正耀. 第四纪研究. 2010 (02)
[5]拉曼光谱、植硅体和淀粉粒分析在纸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J]. 李涛,施继龙,方晓阳,王昌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06)
[6]唐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的拉曼光谱和X衍射分析[J]. 杨景龙. 文博. 2009(06)
[7]拉曼光谱技术在中国古玉、古玉器鉴定和研究中的应用[J]. 赵虹霞,干福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11)
[8]热敏纸的特性及生产要求[J]. 唐杰斌,赵传山. 华东纸业. 2009(05)
[9]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屏风残片的初步分析[J]. 李涛,杨益民,王昌燧,方晓阳,谢云峰,施继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03)
[10]Starch grain analysis reveals function of grinding stone tools at Shangzhai site, Beijing[J]. YANG XiaoYan1, YU JinCheng2, Lü HouYuan3, CUI TianXing4, GUO JingNing2 & GE QuanSheng1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Institute, Beijing 100009, China; 3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4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08)
硕士论文
[1]山东蓬莱出土古代青铜器的腐蚀研究[D]. 李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2]水稻中生物矿化硅的提取及结构研究[D]. 张晓冬.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627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北京市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外纸质文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
1.2.1 褐斑的调查与研究
1.2.2 颜料引起的纸张褪色、变色及其它
1.2.3 无机颜料的鉴别
1.2.4 墨水及其对纸张的影响
1.2.5 无机填(涂)料的鉴别
1.2.6 有机染料的鉴别
1.2.7 有机胶结物和黏着剂的鉴别
1.2.8 纸张及造纸植物的纤维鉴别
1.2.9 古纸的劣化及保护研究
1.2.10 古纸来源的判别与真伪鉴别
1.2.11 植硅体的发现
1.2.12 图像、文字的识别与复原
1.2.13 综合性和综述性研究
1.3 国内纸质文物分析领域的研究和进展
1.3.1 纸张及造纸植物的纤维鉴别
1.3.2 填料与涂料的分析
1.3.3 胶料的分析
1.3.4 “纸药”的分析
1.3.5 无机颜料和有机染料的鉴别分析
1.4 本博士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1.4.1 选题背景
1.4.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附表
第二部分
第2章 利用植硅体判别纤维的母源植物
2.1 引言
2.2 植硅体简介
2.3 利用植硅体判别纤维植物来源的可行性分析
2.3.1 中国古代造纸原料的使用特点
2.3.2 造纸植物及纸张中发现植硅体
2.3.3 植硅体分析在判别纤维母源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2.4 样品及分析条件
2.4.1 样品
2.4.2 植硅体的提取
2.5 实验结果
2.6 讨论
2.7 小结
附图表
第3章 利用淀粉粒鉴别纸张的施胶工艺
3.1 淀粉粒的基本概念
3.2 淀粉粒的形态
3.3 淀粉粒的大小
3.4 淀粉粒的观察和鉴别
3.5 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3.6 淀粉粒分析在古纸研究中的应用
3.6.1 淀粉胶在古代造纸中的应用
3.6.2 施胶技术的判断依据
3.6.3 古纸分析实例—植物淀粉胶的证据
3.7 小结
附图表
第4章 拉曼光谱在古纸分析中的应用
4.1 拉曼光谱简介
4.2 两种特殊拉曼光谱仪的分析特点
4.2.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4.2.2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
4.3 拉曼光谱在国外文物与艺术品分析中的应用
4.4 拉曼光谱在国内文物与艺术品分析中的应用
4.5 常见绘画颜料、染料、矿物及其拉曼峰位
4.6 拉曼光谱在纸张分析中的应用探索
4.6.1 民国时期当票的颜料分析
4.6.2 民国时期纸币的颜料分析
4.6.3 利用拉曼光谱鉴别纸张填(涂)料
4.7 小结
附图表
第三部分
第5章 唐宋时期文书的分析
5.1 千佛洞出土文书
5.2 样品来源
5.3 纤维的染色与鉴别分析
5.4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
5.5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5.6 小结
附图表
第6章 西夏时期染色纸张的分析
6.1 西夏的造纸业概况
6.1.1 造纸原料
6.1.2 加工工艺
6.2 黑水城遗址
6.3 研究背景、样品及实验条件
6.4 蓝色染料的鉴别分析
6.5 红色染料的鉴别分析
6.6 纤维的鉴别分析
6.7 小结
附图表
第7章 明清时期纸币的科技分析
7.1 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简史
7.2 明代“大明通行宝钞”的分析
7.2.1 样品背景
7.2.2 红、黑颜料的拉曼分析
7.2.3 纸币纤维的鉴别
7.3 清代“大清宝钞”的分析
7.3.1 样品背景
7.3.2 颜料分析
7.3.3 填(涂)料分析
7.3.4 纤维鉴别
7.4 清代“户部官票”的分析
7.4.1 样品背景
7.4.2 颜料分析
7.4.3 纤维鉴别
7.5 小结
附图表
第8章 一组未知年代人物画像的综合分析
8.1 引言
8.2 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
8.3 画像颜料的鉴别分析
8.3.1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
8.3.2 拉曼光谱分析
8.3.3 蓝色颜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
8.4 纸张填(涂)料的鉴别
8.5 画像淀粉胶的鉴别
8.6 画像纸张的纤维鉴别
8.7 画像制作年代的判定
8.8 小结
附图表
第四部分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收获与体会
9.2 难点和疑点
9.3 期望与展望
致谢
已发表和正在撰写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几种蓝色颜料的起源及发展历史[J]. 纪娟,张家峰. 敦煌研究. 2011(06)
[2]道教人物画像颜料的原位无损分析[J]. 何秋菊,李涛,施继龙,赵瑞廷,李玉玲,邵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03)
[3]Starch grain analysis reveals ancient diet at Kuahuqiao site,Zhejiang Province[J]. YANG XiaoYan1 & JIANG LePing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2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Hangzhou 310014,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12)
[4]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J]. 葛威,刘莉,金正耀. 第四纪研究. 2010 (02)
[5]拉曼光谱、植硅体和淀粉粒分析在纸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J]. 李涛,施继龙,方晓阳,王昌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06)
[6]唐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的拉曼光谱和X衍射分析[J]. 杨景龙. 文博. 2009(06)
[7]拉曼光谱技术在中国古玉、古玉器鉴定和研究中的应用[J]. 赵虹霞,干福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11)
[8]热敏纸的特性及生产要求[J]. 唐杰斌,赵传山. 华东纸业. 2009(05)
[9]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屏风残片的初步分析[J]. 李涛,杨益民,王昌燧,方晓阳,谢云峰,施继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03)
[10]Starch grain analysis reveals function of grinding stone tools at Shangzhai site, Beijing[J]. YANG XiaoYan1, YU JinCheng2, Lü HouYuan3, CUI TianXing4, GUO JingNing2 & GE QuanSheng1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Institute, Beijing 100009, China; 3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4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08)
硕士论文
[1]山东蓬莱出土古代青铜器的腐蚀研究[D]. 李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2]水稻中生物矿化硅的提取及结构研究[D]. 张晓冬.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6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4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