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域建筑文化遗产的展示
发布时间:2021-04-20 15:03
地域性建筑文化遗产通过对意蕴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民间习俗、气候差异等地域色彩中的地域性表达,从而造就了其建筑本身的地域特色,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展示与传播中,离不开与人进行的符号三角式互动。首先对地域性建筑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进行概念性解读,其次对闽域建筑文化遗产展示的多样性进行介绍,然后通过对建筑符号学的概念及共识性、模糊性诠释,提出闽域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中的相似建筑整合、建筑细部兼容策略,最后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概念及可视化、情景化诠释,结合展示传媒,总结出闽域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中的G I S技术、 B I M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应用经验与不足。
【文章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2020,39(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地域性建筑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
二、闽域建筑文化遗产展示的多样性
(一)以保护和传播为主的遗产本体式展示
(二)以利用和传播为主的历史街区式展示
三、建筑符号学的诠释
(一)建筑符号的概念
(二)建筑符号的共识性与模糊性
(三)闽域建筑文化遗产的符号学应用
1. 闽域建筑文化遗产类型
2. 基于共识性采取的相似建筑整合策略
3. 基于模糊性采取的建筑细部兼容策略
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一)数字化技术的概念
(二)数字化技术的可视化与情景化
(三)闽域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应用
1. G I S、B I M技术应用
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3. 数字化应用的不足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研究[J]. 张旭. 包装工程. 2015(10)
[2]建筑符号学与城市文化遗产的诠释——以重庆城市历史遗产展示为例[J]. 郭璇,彭文峥,王谊. 城市观察. 2014(05)
[3]地域文化与福建传统民居分类法[J]. 戴志坚. 新建筑. 2000(02)
博士论文
[1]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 王绍森.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闽东建筑文化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 蒋枫忠.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中国古代早期木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构的实践分析[D]. 朱磊.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49906
【文章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2020,39(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地域性建筑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
二、闽域建筑文化遗产展示的多样性
(一)以保护和传播为主的遗产本体式展示
(二)以利用和传播为主的历史街区式展示
三、建筑符号学的诠释
(一)建筑符号的概念
(二)建筑符号的共识性与模糊性
(三)闽域建筑文化遗产的符号学应用
1. 闽域建筑文化遗产类型
2. 基于共识性采取的相似建筑整合策略
3. 基于模糊性采取的建筑细部兼容策略
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一)数字化技术的概念
(二)数字化技术的可视化与情景化
(三)闽域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应用
1. G I S、B I M技术应用
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3. 数字化应用的不足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研究[J]. 张旭. 包装工程. 2015(10)
[2]建筑符号学与城市文化遗产的诠释——以重庆城市历史遗产展示为例[J]. 郭璇,彭文峥,王谊. 城市观察. 2014(05)
[3]地域文化与福建传统民居分类法[J]. 戴志坚. 新建筑. 2000(02)
博士论文
[1]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 王绍森.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闽东建筑文化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 蒋枫忠.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中国古代早期木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构的实践分析[D]. 朱磊.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49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14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