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海Ⅰ号”等四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发布时间:2021-10-16 03:18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南海Ⅰ号"沉船的整体打捞、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的建立、"南澳Ⅰ号"沉船遗址与"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的保护发掘更是其中四颗璀璨的明珠。本文通过对该四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找出其各自所采用的不同的保护模式及其原因。
【文章来源】:客家文博. 2020,(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南澳I号”沉船遗址原址保护所使用的金属框架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了一大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技术和手段也有了长足进步,更为重要的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日益发展,因为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指引整个行业走在世界前列。白鹤梁水下遗址、“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南澳I号”沉船遗址与“南海I号”沉船遗址的保护工作体现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手段和理念的进步,其中白鹤梁水下遗址的原址保护与“南海I号”整体打捞在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南海I号”全面发掘现场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和教育互动为一体(图2),更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一次创新性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多学科研究实践:白鹤梁题刻个案[J]. 彭福荣.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2]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J]. 魏峻.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8(04)
本文编号:3439043
【文章来源】:客家文博. 2020,(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南澳I号”沉船遗址原址保护所使用的金属框架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了一大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技术和手段也有了长足进步,更为重要的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日益发展,因为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指引整个行业走在世界前列。白鹤梁水下遗址、“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南澳I号”沉船遗址与“南海I号”沉船遗址的保护工作体现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手段和理念的进步,其中白鹤梁水下遗址的原址保护与“南海I号”整体打捞在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南海I号”全面发掘现场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和教育互动为一体(图2),更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一次创新性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多学科研究实践:白鹤梁题刻个案[J]. 彭福荣.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2]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J]. 魏峻.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8(04)
本文编号:3439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3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