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墓葬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29 16:49
本文主要对曾国墓葬的墓葬形制和文化特性进行探析。首先,本文对曾国及其曾国墓葬进行了界定,明确了鄂北豫南的随枣走廊为曾国的地域范围,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这段时间内的曾国墓葬为探究对象。其次,本文对曾国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进行了研究。墓葬形制包括了墓地的选址布局、封土、墓道、墓坑、葬具、葬式、车马坑、人殉等方面的内容;随葬器物主要包括随葬器物种类及典型器物演变特征,随葬器物组合特征、摆放位置,铜礼器、仿铜陶礼器及日用陶器组合等;综合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各方面特点,从墓葬器物的特征变化,器物组合变化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曾国墓葬器物的时代演变,进一步探究了曾国墓葬器物组合变化所体现的文化属性的变化;结合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特点,和中原文化、楚文化的某些方面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曾国墓葬的文化特征。再次,本文依据墓坑、棺椁、器物的特征对曾国墓葬进行了等级分类,归纳为国君,贵族、士或平民、奴隶四个等级,进一步探讨了墓葬等级分类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采自李学勤《曾国之谜》一文)1.河南桐柏平氏;2.湖北太平店;3.湖北枣阳吴店;4.湖北随县万店:5.湖北随县涓阳:6.湖北随县安居镇;7.湖北随县刘家崖;8.湖北随县尚店曾国示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披榛步墟:曾侯乙墓制度与文化研究30年[J]. 刘玉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2]从曾侯乙墓看曾国的军备[J]. 刘玉堂,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3]曾侯乙墓竹简所记兵车对古代车阵研究之启示[J]. 萧圣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4]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曾国墓1994年发掘简报[J]. 王善才,王世振,陈秋红,陈明全,熊仁贵,刘松山,郝勤建,拓古,熊燕. 文物. 2008(02)
[5]曾国铜器的发现与曾国地域[J]. 张昌平. 文物. 2008(02)
[6]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的初步研究[J]. 后德俊. 江汉考古. 2007(02)
[7]关于擂鼓墩墓群[J]. 张昌平. 江汉考古. 2007(01)
[8]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J]. 刘玉堂,张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5)
[9]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墓群的勘查与试掘[J]. 张昌平,熊艳. 考古. 2003(09)
[10]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 冯光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3)
硕士论文
[1]曾国之谜再研究[D]. 甘大明.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501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采自李学勤《曾国之谜》一文)1.河南桐柏平氏;2.湖北太平店;3.湖北枣阳吴店;4.湖北随县万店:5.湖北随县涓阳:6.湖北随县安居镇;7.湖北随县刘家崖;8.湖北随县尚店曾国示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披榛步墟:曾侯乙墓制度与文化研究30年[J]. 刘玉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2]从曾侯乙墓看曾国的军备[J]. 刘玉堂,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3]曾侯乙墓竹简所记兵车对古代车阵研究之启示[J]. 萧圣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4]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曾国墓1994年发掘简报[J]. 王善才,王世振,陈秋红,陈明全,熊仁贵,刘松山,郝勤建,拓古,熊燕. 文物. 2008(02)
[5]曾国铜器的发现与曾国地域[J]. 张昌平. 文物. 2008(02)
[6]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的初步研究[J]. 后德俊. 江汉考古. 2007(02)
[7]关于擂鼓墩墓群[J]. 张昌平. 江汉考古. 2007(01)
[8]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J]. 刘玉堂,张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5)
[9]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墓群的勘查与试掘[J]. 张昌平,熊艳. 考古. 2003(09)
[10]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 冯光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3)
硕士论文
[1]曾国之谜再研究[D]. 甘大明.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5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6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