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16:07
  新发现的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研究灵宝秦函谷关及新安汉函谷关的建造形式、军事功能、交通文化以及汉代埋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素材。对画像砖涉及的内容和"函谷关门"的具体时代等作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文章来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19(0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函谷关门”印模

正面图,函谷关,画像


该画像砖纵长118厘米、横长36.5厘米、厚12厘米,为模制而成,瑞兽铺首衔环为贴塑,其他图案应为二次压膜制成。其正面左、右两侧及上端边框处有装饰带,为网状纹和菱形几何纹组合而成,排列有序,图案清晰。左右两侧边框装饰带中的网状纹和菱形纹宽度相同,均为2厘米。上端边框装饰带的菱形纹宽2厘米,网状纹宽1厘米。画像砖正面自上而下分别被一组2厘米宽的网状纹和2厘米宽的菱形纹组成的装饰带,以及另一组2厘米宽的菱形纹和2厘米宽的网状纹组成的装饰带分隔为三个部分。上部横长27.5厘米,纵长22厘米,并分布有3排图案:第一排是5只仙鹤,高6厘米,最宽5厘米,均为曲颈侧身做奔跑状,羽毛刻画生动,造型动感十足,姿态优雅;第二排是7株常青树,高7.4厘米,最宽处为3.8厘米,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第三排是3个印模图案,中间是一组“羽人引凤”图,两侧各有一幅“函谷关门”图。“羽人引凤”印模较小,长5.7厘米,宽3.5厘米。画面从右至左为:一个羽人形象生动,好像在做法术。他平举着双手,拿着一件不知名物的法器,身旁有一只小凤鸟,似在配合主人的指令而引颈向左观望,在羽人上肢下还有一株比小凤鸟略高的常青树。其左有一只造型抽象的雁足式熏炉,袅袅香烟从炉顶飘出,使画面氛围显得更加神秘。最左边是一只体型硕大的凤鸟口衔巨珠,面向羽人舞动,身姿十分传神。“函谷关门”印模十分清晰,立体感强,长9.4厘米,宽5.8厘米(见图2)。居左是巍峨壮观的函谷关城门正面图,气势宏伟。关楼为重檐式建筑风格,近圆形的脊刹位于正脊中部,构图较为模糊,看不出为何物。两只灵动的朱雀分别栖息在两边垂脊上。执戟门吏和执盾门吏分别挺立在关门两侧,戎装整齐,守卫着函谷关门。右上部的“函谷关门”四字为隶书阳文,其结体方正饱满,笔画瘦劲挺拔,风格简率自然;下部为一辆轺车,上有一名御人和一名乘者。

函谷关,图案,印模,画像


“函谷关门”下部图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偃师邢渠孝父画像石”研究[J]. 胡海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2(02)
[2]论西汉时期的函谷关东迁[J]. 曾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3]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J]. 辛德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02)
[4]聞喜西官莊漢代空心磚墓清理簡報[J]. 王寄生.  考古通讯. 1955(04)
[5]空心磚漢墓——在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讲[J]. 王仲殊.  文物参考资料. 1953(01)

硕士论文
[1]汉代空心砖画像初步研究[D]. 梁英梅.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7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67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