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宋代隔麻拓产生的动因分析与技法复原

发布时间:2021-10-31 16:16
  隔麻拓是一种出现于宋代并失传已久的金石传拓技法,因拓本中有清晰的织物纹理而得名。隔麻拓自清代起,就被金石学家作为拓本断代、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普遍认为隔麻拓本即宋拓,加之这类拓本往往技法精良、古朴典雅,备受金石学家珍视。随着当代金石传拓技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细化,学者们对这种具有极高技艺水准和审美特色的失传技法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遗憾的是,至今对隔麻拓技艺的解析仍不十分明确,难以指导技法复原。本文立足金石传拓技艺整体的发展规律,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依托多年的传拓实践经验,分析隔麻拓成形的动因,通过实验尝试对隔麻拓技艺进行复原。 

【文章来源】:文博.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宋代隔麻拓产生的动因分析与技法复原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引自国家图书馆编:《中国传拓技艺图典》第64页)

罗纹,麻布,拓本,纸张


第一,认为传拓用纸的原料决定了纸张具有麻布纹理,从而在上墨后呈现。学者们认为纸张中的经纬交织痕迹因造纸原料纤维而产生,但是根据造纸原理可知,纸张上最终的纹理是由抄纸的帘纹决定的,而非造纸原料。第二,隔麻拓选用了有麻布纹理的纸张拓制,从而在拓本中呈现出麻布肌理。用以纸文清晰著称的罗纹纸进行仿拓,在浓墨扑拓后,纸张帘纹几不可辨(图二)。此外,四川博物院藏宋拓《定武兰亭序》中一开有接纸(图三),仔细观察可知,两张不同的纸张相互叠压的部分麻布的经纬线仍然连贯清晰,若隔麻拓本中麻布纹理来自纸张本身,要想将两张白纸如此精准对接,实难实现。第三,王澍题《汝帖》时所说“纸亦隔麻,真古拓也。”[12]观察《汝帖》拓本(图四)可知,其中无麻布纹理。王澍在题跋中仅称《汝帖》用纸为隔麻纸,而并未断定此拓本为隔麻拓本,故而可知以隔麻纸所做拓本并不一定是隔麻拓。图三四川博物馆藏南宋拓定武兰亭序(引自四川博物馆官网)

博物馆,兰亭序,麻布,四川


四川博物馆藏南宋拓定武兰亭序(引自四川博物馆官网)


本文编号:3468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68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