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河西魏晋壁画墓“采桑图”考辨

发布时间:2021-10-31 18:45
  河西地区至迟在汉代就有了蚕桑丝织生产,目前所发现的采桑图主要出土于嘉峪关地区魏晋砖室壁画墓中,是河西地区蚕桑生产的见证。嘉峪关六号墓所见的3幅采桑图与其他同时期墓葬中所见采桑图的表现方法完全不同,根据图画中采摘对象的表现形式和驱鸟元素等分析,六号墓的所谓采桑图应该是柞蚕放养中的移蚕图。根据文献记载,这里也存在柞蚕放养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2020,(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河西魏晋壁画墓“采桑图”考辨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采桑图

铜器,桑树,画像


汉代画像中的采桑图主要是表现以采桑为背景的历史故事。山东嘉祥武梁祠后壁石刻画像中有东汉采桑图(图3,1)[7](P31),图中右边一妇人手持桑钩站在树侧回首张望,桑篮悬于桑树上,左边一男士背负囊橐与采桑妇相对而视。桑树枝叶未做细部刻画,绘作一团。这是一幅“秋胡戏妻”图。四川新津崖墓石刻画像也有一是秋胡戏妻图,图上桑树树干弯曲,枝条纤柔,采桑女手牵桑枝,其身后一男子似在挑逗之,女子回首后视。女子身侧地上置一桑筐。图中桑树只见枝条,不见桑叶(图3,2)[8](图版246)。

画像,桑树


四川新津崖墓石刻画像也有一是秋胡戏妻图,图上桑树树干弯曲,枝条纤柔,采桑女手牵桑枝,其身后一男子似在挑逗之,女子回首后视。女子身侧地上置一桑筐。图中桑树只见枝条,不见桑叶(图3,2)[8](图版246)。四川新都画像砖中的桑间野合图,桑树叶特大,挂于枝头,犹如荷叶一般,寓意蚕业兴旺。桑叶叶脉和锯齿状边缘皆刻画清晰(图4,1)[9]。山东微山县汉代画像石有“赵盾救饿人”故事,饿人跪于桑下,赵盾下车面向桑下饿人递送食物。图中桑树树冠也未进行细部刻画,枝叶难辨(图4,2)[10]。这虽是春秋故事,但背景中仍然反映了汉代人常见的桑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西靖边东汉壁画墓[J]. 尹申平,王望生,乔建军,孙晓治,王敏,王啸啸,张勇剑.  文物. 2009(02)
[2]山东微山县近年出土的汉画像石[J]. 杨建东.  考古. 2006(02)
[3]《桑间野合》画像砖考释[J]. 冯修齐.  四川文物. 1995(03)
[4]我国柞树资源历史分布考略[J]. 古开弼.  古今农业. 1994(02)
[5]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发掘记[J].   文物. 1976(03)
[6]嘉峪关汉画像砖墓[J].   文物. 1972(12)
[7]酒泉下河清第1号墓和第18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 1959(10)
[8][J].   .



本文编号:3468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68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