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活态性定量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23:28
提出传统村落活态性概念,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和村落居民3个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对湖南省大湘西地区3个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活态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整体上失活问题较为普遍,东山村活态性最差,小市村次之,地笋苗寨活态性最好。②从系统层来看,物质遗产是影响村落活态性最为重要的贡献因子,从要素层来看,人口结构、历史建筑和格局肌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性的主要贡献因子。③从系统层来看,非物质遗产是导致湘西地区传统村落失活的主要因素,从要素层来看,人口数量、传统技能技艺、自然生态环境是导致传统村落失活的主要因子。④总体来看,旅游型传统村落活态性好于城镇化型和传统型村落。但是,不同类型村落的活态性贡献因子和失活因子均存在一定差异。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逢简村传统村落空间转型机制解析[J]. 杨忍,徐茜,周敬东,陈燕纯. 地理科学. 2018(11)
[2]徽州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卢松,张小军,张业臣. 地理科学. 2018(10)
[3]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J]. 王宝贵.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4]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振兴策略探析——以淮安市洪泽区龟山村为例[J]. 郭苏明,赵锴彧,金京豫. 创意设计源. 2018(05)
[5]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及其定量评价——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J]. 邹君,刘媛,谭芳慧,刘沛林. 地理科学. 2018(08)
[6]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数字化技术研究[J]. 郭巍,梁徐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7]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J]. 吴吉林,周春山,谢文海. 地理科学. 2018(05)
[8]民间工艺驱动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控拜村为例[J]. 龚翔.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3)
[9]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及构成方式解析——以浙江省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为例[J]. 杨贵庆,王祯. 城乡规划. 2018(01)
[10]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J]. 杨立国,刘沛林. 经济地理. 2017(12)
本文编号:3486108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逢简村传统村落空间转型机制解析[J]. 杨忍,徐茜,周敬东,陈燕纯. 地理科学. 2018(11)
[2]徽州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卢松,张小军,张业臣. 地理科学. 2018(10)
[3]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J]. 王宝贵.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4]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振兴策略探析——以淮安市洪泽区龟山村为例[J]. 郭苏明,赵锴彧,金京豫. 创意设计源. 2018(05)
[5]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及其定量评价——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J]. 邹君,刘媛,谭芳慧,刘沛林. 地理科学. 2018(08)
[6]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数字化技术研究[J]. 郭巍,梁徐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4)
[7]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J]. 吴吉林,周春山,谢文海. 地理科学. 2018(05)
[8]民间工艺驱动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控拜村为例[J]. 龚翔.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3)
[9]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及构成方式解析——以浙江省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为例[J]. 杨贵庆,王祯. 城乡规划. 2018(01)
[10]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J]. 杨立国,刘沛林. 经济地理. 2017(12)
本文编号:3486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8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