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系青铜短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22:46
论文从依据青铜短剑的前后比数值的不同,参考其它形制的变化情况,对东北系青铜短剑的类型学研究入手,分别探讨了青铜短剑(剑身、剑柄)的类型、铜斧的类型、铜镜的类型;并且对具备断代条件的材料做了年代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青铜短剑的各型式的流行年代;依据组合关系从空间上探讨了青铜短剑的分布以及青铜短剑与已知考古学文化的关系;重点讨论了东北系青铜短剑的起源问题,本文认为东北系青铜短剑起源于辽西地区的大小凌河流域,随着燕文化对东北地区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向东北腹地推进;并通过辽东北部地区向辽东半岛传播,再通过辽东半岛影响到朝鲜半岛;还就朝鲜半岛出土的东北系青铜短剑及细形剑的关系问题做了一定的讨论,分析朝鲜半岛细形剑的特点,阐述了细形剑与东北系铜剑的关系,从而解决了朝鲜半岛细形剑的来源问题;并提出了东北系青铜短剑向朝鲜半岛传播的路径;最后,还就与短剑相关的古代人群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在西周中晚期辽西地区大小凌河流域的古代民族,是东北系青铜短剑的创造者。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四东北系短剑与朝鲜半岛细形剑关系示意图1.朝阳十二台营子M22.金州亮甲店赵王村3.葫芦岛市寺儿堡4.平壤西浦洞5.莲花里6~8.东西里9.南城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胡人种考[J]. 朱泓. 文物. 2006(08)
[2]关于辽宁—朝鲜半岛西北部中细型铜剑的研究[J]. 吴江原,李慧竹. 北方文物. 2005(01)
[3]青铜三棱镞与三翼镞出现年代考[J]. 石岩. 北方文物. 2005(01)
[4]辽宁北票喇嘛洞青铜时代墓葬[J]. 张克举,赵志伟. 文物. 2004(05)
[5]关于双房文化的两个问题[J]. 吴世恩. 北方文物. 2004(02)
[6]2002年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葬发掘纪要[J].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Frontier Archaeology of Jilin University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考古与文物. 2004(01)
[7]辽宁本溪多年发现的石棺墓及其遗物[J]. 梁志龙. 北方文物. 2003(01)
[8]辽宁绥中县近年发现的青铜剑[J]. 王云刚. 北方文物. 2002(04)
[9]先秦时期的秽人与貊人[J]. 王建新,刘瑞俊. 民族研究. 2001(04)
[10]锦西邰集屯小荒地出土的曲刃青铜短剑与屠何故城[J]. 朱永刚. 文物春秋. 2000(01)
博士论文
[1]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 井中伟.吉林大学 2006
[2]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D]. 赵宾福.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6919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四东北系短剑与朝鲜半岛细形剑关系示意图1.朝阳十二台营子M22.金州亮甲店赵王村3.葫芦岛市寺儿堡4.平壤西浦洞5.莲花里6~8.东西里9.南城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胡人种考[J]. 朱泓. 文物. 2006(08)
[2]关于辽宁—朝鲜半岛西北部中细型铜剑的研究[J]. 吴江原,李慧竹. 北方文物. 2005(01)
[3]青铜三棱镞与三翼镞出现年代考[J]. 石岩. 北方文物. 2005(01)
[4]辽宁北票喇嘛洞青铜时代墓葬[J]. 张克举,赵志伟. 文物. 2004(05)
[5]关于双房文化的两个问题[J]. 吴世恩. 北方文物. 2004(02)
[6]2002年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葬发掘纪要[J].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Frontier Archaeology of Jilin University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考古与文物. 2004(01)
[7]辽宁本溪多年发现的石棺墓及其遗物[J]. 梁志龙. 北方文物. 2003(01)
[8]辽宁绥中县近年发现的青铜剑[J]. 王云刚. 北方文物. 2002(04)
[9]先秦时期的秽人与貊人[J]. 王建新,刘瑞俊. 民族研究. 2001(04)
[10]锦西邰集屯小荒地出土的曲刃青铜短剑与屠何故城[J]. 朱永刚. 文物春秋. 2000(01)
博士论文
[1]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 井中伟.吉林大学 2006
[2]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D]. 赵宾福.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69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6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