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兰的金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4 15:11
唐兰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五十多年,其学前承清末孙诒让、王国维等学者的学术遗风,后领现代学术研究之风潮,在文字音韵、历史考古、甲骨金石、简帛写卷、汉字改革和诗文书法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总结唐兰先生的学术成就,对于梳理20世纪相关学科的学术史,乃至于对当今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唐兰先生治学成就的研究逐渐展开;然其集中讨论的领域范围,多囿于古文字学理论及甲骨学,而对唐兰先生研治金文的成果,却迟迟未见有系统专门之研究。事实上,唐兰先生是金文研究领域世所公认的顶尖学者,纵观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金文研究史,其中几乎所有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的讨论,唐兰先生都有参与,且其意见多自成一派,影响巨大。因此,对唐兰先生金文研究的成就和特色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研究,必将对在总结前辈学者学术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当代金文研究的继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即以唐兰先生在金文研究领域的相关论著为研究对象,利用当代金文研究的最新成果,试对唐兰金文论著中重要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评...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唐兰的生平事迹、学术研究和治学背景
一、唐兰的生平事迹
二、唐兰的学术研究
三、唐兰的治学背景
第二节 唐兰学术的研究现状与本文选题
一、唐兰学术的研究现状
二、本文选题与研究范围
三、预期目标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唐兰的金文文字考释研究
第一节 唐兰的金文文字考释理论
一、唐兰之前的古文字考释和古文字考释理论研究
二、唐兰对金文文字考释理论的系统阐发
三、空前与超前:唐兰金文文字考释理论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唐兰对金文未识字考释例析
一、辨清文字形体
二、对照已识字形
三、运用偏旁分析
四、善用偏旁通转
五、推勘辞例文义
第三章 唐兰的金文文献释读研究
第一节 唐兰对金文文献旧释之考察例解
一、补充未备成说
二、纠正失当旧释
第二节 唐兰对金文文献新释之创获例探
一、探求字词用义
二、考证名物形制
三、探索史地典章
第三节 唐兰对金文文献释读之疏失例辨
一、释字之误
二、破读之误
三、标点之误
四、考制之误
第四章 唐兰的金文断代研究
第一节 唐兰的金文断代方法
一、利用人物关系线索
二、根据铭意对照史籍
三、根据书体字形特征
四、综合运用多重方法
第二节 唐兰西周金文断代的康宫标尺
一、康宫论争的缘起
二、康宫论争的主要分歧与唐兰的驳论
三、唐兰康宫康庙说之论据辨析
四、后代学者对唐兰康宫断代标尺的不同评价
第三节 唐兰西周金文断代成果之分期分器述评
一、武成时器铭断代
二、康王时器铭断代
三、昭王时器铭断代
四、穆王时器铭断代
附录一: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所收器铭六家断代表
附录二:唐兰先生学术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代青铜器研究[J]. 张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2]利簋“岁鼎”析疑[J]. 罗琨. 考古. 2006(09)
[3]金文“于”字用法初探[J]. 武振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4]青铜钟鎛起源研究[J]. 陈双新. 中国音乐学. 2002(02)
[5]唐兰对石鼓文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J]. 徐自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1(04)
[6]利簋铭文“岁鼎”补释[J]. 周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7]利簋铭文再认识[J]. 黄怀信. 历史研究. 1998(06)
[8]鲁侯爵铭文考释[J]. 文术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7(03)
[9]鲁侯爵铭文考释[J]. 文术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7 (03)
[10]周初太保器综合研究[J]. 殷玮璋,曹淑琴. 考古学报. 1991(01)
博士论文
[1]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 程邦雄.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墙盘铭文集释与考证[D]. 麻爱民.东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85261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唐兰的生平事迹、学术研究和治学背景
一、唐兰的生平事迹
二、唐兰的学术研究
三、唐兰的治学背景
第二节 唐兰学术的研究现状与本文选题
一、唐兰学术的研究现状
二、本文选题与研究范围
三、预期目标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唐兰的金文文字考释研究
第一节 唐兰的金文文字考释理论
一、唐兰之前的古文字考释和古文字考释理论研究
二、唐兰对金文文字考释理论的系统阐发
三、空前与超前:唐兰金文文字考释理论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唐兰对金文未识字考释例析
一、辨清文字形体
二、对照已识字形
三、运用偏旁分析
四、善用偏旁通转
五、推勘辞例文义
第三章 唐兰的金文文献释读研究
第一节 唐兰对金文文献旧释之考察例解
一、补充未备成说
二、纠正失当旧释
第二节 唐兰对金文文献新释之创获例探
一、探求字词用义
二、考证名物形制
三、探索史地典章
第三节 唐兰对金文文献释读之疏失例辨
一、释字之误
二、破读之误
三、标点之误
四、考制之误
第四章 唐兰的金文断代研究
第一节 唐兰的金文断代方法
一、利用人物关系线索
二、根据铭意对照史籍
三、根据书体字形特征
四、综合运用多重方法
第二节 唐兰西周金文断代的康宫标尺
一、康宫论争的缘起
二、康宫论争的主要分歧与唐兰的驳论
三、唐兰康宫康庙说之论据辨析
四、后代学者对唐兰康宫断代标尺的不同评价
第三节 唐兰西周金文断代成果之分期分器述评
一、武成时器铭断代
二、康王时器铭断代
三、昭王时器铭断代
四、穆王时器铭断代
附录一: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所收器铭六家断代表
附录二:唐兰先生学术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代青铜器研究[J]. 张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2]利簋“岁鼎”析疑[J]. 罗琨. 考古. 2006(09)
[3]金文“于”字用法初探[J]. 武振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4]青铜钟鎛起源研究[J]. 陈双新. 中国音乐学. 2002(02)
[5]唐兰对石鼓文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J]. 徐自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1(04)
[6]利簋铭文“岁鼎”补释[J]. 周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7]利簋铭文再认识[J]. 黄怀信. 历史研究. 1998(06)
[8]鲁侯爵铭文考释[J]. 文术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7(03)
[9]鲁侯爵铭文考释[J]. 文术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7 (03)
[10]周初太保器综合研究[J]. 殷玮璋,曹淑琴. 考古学报. 1991(01)
博士论文
[1]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 程邦雄.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墙盘铭文集释与考证[D]. 麻爱民.东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85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8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