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六安地区先秦、西汉考古学文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2-10-06 20:14
  六安地区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六安地区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六安王刘庆墓以及其他大量汉墓被发现,引起了学界对六安地区历史文化进程的关注。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六安地区便有丰富的遗存,至夏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西周的诸方国,春秋的群舒,战国先后为楚、秦所并,最后至西汉六安国的设置,该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考古学文化内涵。本文对六安地区自新石器时期至西汉时期各个阶段的遗存进行了初步梳理,主要为遗址、墓葬等考古发现,包括主要遗迹和所出的器物。笔者将六安地区的遗存与中原地区以及六安周边地区的遗存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得出六安地区考古学文化各阶段发展的特点——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是接受了同时期周边地区文化影响的、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本文在分析六安地区各个阶段的文化因素组成的同时,也初步涉及了各文化因素在六安地区的一些消长现象。六安地区自新石器时期至西汉时期各阶段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发展规律的一致性,一直持续到汉代。直到汉代郡国的设置,也没有脱离这种共同地域文化的基础,而这或许也应当是汉代普遍的郡国文化的基础。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范围、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新石器时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遗存特征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三章 夏时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遗存特征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四章 商时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遗存特征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五章 西周时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遗存特征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六章 春秋时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遗存特征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七章 战国时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遗存特征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八章 西汉时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遗存特征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江淮群舒故地出土周代原始瓷[J]. 安静平.  东南文化. 2014(03)
[2]江淮西部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J]. 侯卫东.  东南文化. 2012(06)
[3]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85的发掘[J]. 秦让平.  考古. 2012(11)
[4]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66的发掘[J]. 李德文,秦让平,汪欣,邓刚,杨亚宁.  考古. 2012(05)
[5]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J]. 段天璟.  江汉考古. 2010(02)
[6]安徽六安战国晚期墓发掘简报[J]. 李德文,胡援.  文物. 2007(11)
[7]安徽霍邱县王郢古墓葬发掘简报[J]. 唐杰平.  东南文化. 2006(03)
[8]寿县西圈发现的墓葬[J]. 张钟云.  东南文化. 2005(06)
[9]霍邱县三桥古墓葬[J]. 贾庆元.  东南文化. 2005(02)
[10]安徽六安市九里沟两座西汉墓[J]. 万永林,李勇,李娟娟.  考古. 2002(02)

硕士论文
[1]安徽江淮地区汉墓初步研究[D]. 邱少贝.安徽大学 2015
[2]安徽地区楚墓研究[D]. 杨彭.安徽大学 2014
[3]江淮地区群舒陶器遗存初步研究[D]. 朱辞.安徽大学 2013
[4]安徽江淮地区春秋青铜器发现与研究略论[D]. 叶舒然.安徽大学 2012
[5]安徽江淮地区西周考古学文化研究[D]. 唐宁.山东大学 2011
[6]皖西地区周代文化的初步研究[D]. 王静.西北大学 2008
[7]西周时期的淮夷[D]. 徐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87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87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