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4 00:03
论文题目为《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从文献 学、器物类型学以及年代学相结合的角度,选取春秋时期部分典型纪年铜器,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新材料,分析讨论。 论文基本内容如下: 一、子犯编钟与城濮之战。讨论子犯编钟的排次、编钟反映的史事、钟铭 历日等。钟铭“唯王五月初吉丁未”为诸家争论焦点,本文肯定其正是《左 传》鲁僖公二十八年所记载的“五月丁未”,并作详细分析。 二、晋公(?)与晋平公嫁女与楚。主要探讨器的年代,从器形和纹饰的角度 为晋平公说提出证据,否定晋定公说。此外,还就器铭中“大廷”等问题提出 看法。 三、庚壶、叔夷钟与齐灭莱伐莒。内容为,比较两器内容;齐灭莱史事, 包括莱之地望;齐伐莒史事及庚伐莒路线;莒在南北交通之地位;器铭反映的 礼制(如赐命礼、祭祖礼)及官制,器铭历日等。 ...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子犯编钟与城濮之战
一、 钟铭简析
二、 子犯生平
三、 从子犯编钟看文献对城濮战役、晋文公称伯的记载
四、 钟铭“惟王五月初吉丁未”的年代判定
五、 子犯编钟的意义
晋公(?)墓与晋平公嫁女与楚
一、 铭文简析
二、 晋公(?)的作者
三、 晋平公嫁女与楚的时代背景
四、 晋公(?)的年代
五、 晋公(?)的意义
庚壶、叔夷钟与齐灭莱、伐莒
一、 庚壶铭文释文简析
二、 叔夷钟(镈)铭文简析
三、 庚壶、叔夷钟与齐灭莱
四、 莱之地望与莱遗民之流散
五、 庚壶与齐伐莒
六、 春秋莒国地名录
七、 春秋时莒在南北交通之地位
八、 庚壶、叔夷钟涉及的古代礼制
九、 庚壶、叔夷钟的年代
十、 庚壶、叔夷钟铭的比较
浙川下寺春秋楚墓乙组墓葬的族属和王子午鼎年代考
一、 乙组墓器铭
二、 王子午鼎铭简析
三、 乙组各墓之墓主及时代
四、 《左传》中出现的(?)氏人物
五、 王子午鼎的年代
六、 “王子午”器铭和“倗”器铭的意义
寿县蔡侯墓铜器铭文与春秋晚期蔡国史事
一、 铭文分组
二、 铭文简析
三、 春秋时期蔡国的对外政策
四、 蔡侯申器铭史事讨论
五、 吴王光器铭史事讨论
六、 蔡侯□器铭史事讨论
七、 蔡侯墓器铭的意义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春秋郑器与兵方壶论释[J]. 李学勤.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2]再谈金文之“初吉”[J]. 张闻玉. 史学月刊. 2001(04)
[3]《史记》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年表初探[J].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1(03)
[4]春秋时期鲁国历法考[J]. 关立行,关立言.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1(02)
[5]从《左传》看春秋历制[J]. 郭书兰.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6]蔡侯戟铭文补正[J]. 李治益. 文物. 2000(08)
[7]《子範编钟》补释[J]. 罗卫东. 古汉语研究. 2000(02)
[8]读铜器铭文札记(四则)[J]. 周海华,魏宜辉. 东南文化. 2000(05)
[9]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J].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0(02)
[10]子犯钟铭考释[J]. 陈双新.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0(01)
本文编号:3725661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子犯编钟与城濮之战
一、 钟铭简析
二、 子犯生平
三、 从子犯编钟看文献对城濮战役、晋文公称伯的记载
四、 钟铭“惟王五月初吉丁未”的年代判定
五、 子犯编钟的意义
晋公(?)墓与晋平公嫁女与楚
一、 铭文简析
二、 晋公(?)的作者
三、 晋平公嫁女与楚的时代背景
四、 晋公(?)的年代
五、 晋公(?)的意义
庚壶、叔夷钟与齐灭莱、伐莒
一、 庚壶铭文释文简析
二、 叔夷钟(镈)铭文简析
三、 庚壶、叔夷钟与齐灭莱
四、 莱之地望与莱遗民之流散
五、 庚壶与齐伐莒
六、 春秋莒国地名录
七、 春秋时莒在南北交通之地位
八、 庚壶、叔夷钟涉及的古代礼制
九、 庚壶、叔夷钟的年代
十、 庚壶、叔夷钟铭的比较
浙川下寺春秋楚墓乙组墓葬的族属和王子午鼎年代考
一、 乙组墓器铭
二、 王子午鼎铭简析
三、 乙组各墓之墓主及时代
四、 《左传》中出现的(?)氏人物
五、 王子午鼎的年代
六、 “王子午”器铭和“倗”器铭的意义
寿县蔡侯墓铜器铭文与春秋晚期蔡国史事
一、 铭文分组
二、 铭文简析
三、 春秋时期蔡国的对外政策
四、 蔡侯申器铭史事讨论
五、 吴王光器铭史事讨论
六、 蔡侯□器铭史事讨论
七、 蔡侯墓器铭的意义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春秋郑器与兵方壶论释[J]. 李学勤.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2]再谈金文之“初吉”[J]. 张闻玉. 史学月刊. 2001(04)
[3]《史记》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年表初探[J].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1(03)
[4]春秋时期鲁国历法考[J]. 关立行,关立言.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1(02)
[5]从《左传》看春秋历制[J]. 郭书兰.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6]蔡侯戟铭文补正[J]. 李治益. 文物. 2000(08)
[7]《子範编钟》补释[J]. 罗卫东. 古汉语研究. 2000(02)
[8]读铜器铭文札记(四则)[J]. 周海华,魏宜辉. 东南文化. 2000(05)
[9]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J].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0(02)
[10]子犯钟铭考释[J]. 陈双新.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0(01)
本文编号:3725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72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