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7:21
本文关键词: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对象为今镇江地区现已发表的六朝墓葬材料,借以分析研究六朝时期镇江地区的墓葬文化因素。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开篇首先概述了镇江地区的历史地域概念,大致总结了镇江地区六朝时期的建制情况以及政区归属和郡县变化,之后又对所涉及范围内的墓葬发现和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问题所在。最后,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理由。第一章“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类型学研究”。本章首先概括了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总体特点。之后,在墓葬形制方面,根据构筑材料与方法的不同,将镇江地区六朝墓葬分为砖室墓、土坑墓和土洞墓三种形制。又根据墓室数量的不同,砖室墓又可以分为双室墓和单室墓两类。双室墓根据墓壁的外弧与否,可以分为墓壁外弧双室墓和墓壁平直双室墓两型。单室墓根据墓葬平面形状分为设有小耳室的墓葬、凸字形墓、抹角或椭圆形墓、墓壁外弧型墓、刀形墓和长方形墓六型。最后,在随葬品方面选取八种典型瓷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并分析其演变规律和特征。第二章“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分期与相关探讨”。本章第一节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将镇江六朝墓葬分为孙吴至东晋早、东晋中至刘宋、齐梁陈三期,并细分为五段,分别总结出各段的总体特点和前后承接关系。第二节对镇江地区的高等级墓葬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三章“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文化因素分析”。本章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历史文献,对不同的文化因素源头进行探究,初步发现其一方面受到都城建康(建业)文化因素的影响最为深刻,另一方面也与中原地区的墓葬文化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保留了本地区固有的文化因素。结语。归纳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遗留的问题。
【关键词】:镇江 六朝墓葬 类型 分期 文化因素 都城墓葬文化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时空界定7-8
- 二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发现和研究现状8-11
- 三 本文的选题理由及思路11-13
- 第一章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类型学研究13-42
- 第一节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形制的类型学研究13-28
- 一 砖室墓13-23
- 二 土洞墓23-27
- 三 土坑墓27-28
- 第二节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随典型葬品的类型学研究28-42
- 一、瓷罐28-31
- 二、瓷盘口壶31-34
- 三、瓷鸡(羊)首壶34-36
- 四、瓷唾壶36-37
- 五、瓷虎子37-38
- 六、瓷砚38-39
- 七、瓷盆洗类39-40
- 八、瓷碗40-42
- 第二章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分期与相关问题探讨42-50
- 第一节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分期42-48
- 第二节 镇江地区高等级墓葬简论48-50
- 第三章 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文化因素分析50-58
- 一 镇江六朝墓葬的都城墓葬文化因素50-52
- 二 镇江六朝墓葬的中原墓葬文化因素52-55
- 三 镇江六朝墓的地域特征55-58
- 结语58-60
- 附录60-90
- 参考文献90-96
- 后记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留根;镇江谏壁砖瓦厂发现汉墓[J];东南文化;1985年00期
2 倪振逵;;关于“青瓷虎子”问题[J];考古通讯;1956年05期
3 南波;;江苏句容西晋元康四年墓[J];考古;1976年06期
4 刘建国;;晋陵罗城初探[J];考古;1986年05期
5 李伯谦;;关于考古学文化互动关系研究[J];南方文物;2008年01期
6 孙桂恩;;谈谈青瓷虎子的两种用途[J];考古通讯;1957年06期
7 刘建国;;东晋青瓷的分期与特色[J];文物;1989年01期
8 易立;;魏晋十六国墓葬中“绛釉小罐”初探[J];中原文物;2008年01期
9 陆九皋;;刘岱墓志简述[J];文物;1977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镇江地区六朝墓葬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8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