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南海Ⅰ号”出水部分铜器的科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23 00:25
  对"南海Ⅰ号"宋代沉船出水部分铜器样品(包括北宋铜钱等)采用XRD、SEM-EDS、金相显微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并结合文献考证,从冶金学和化学的角度对南海Ⅰ号出水铜器样品的材质、制作工艺、腐蚀产物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铜环、铜片、铜钱三类铜器的材质为铜锡铅三元合金,锡、铅含量存在差异,且存在较多硫化物夹杂。制作技术均为铸造而成,其中钱币铸造可能采用的是翻砂工艺。铜器腐蚀产物组成为石英(SiO2)、辉铜矿(Cu2S)、文石(CaCO3)、铁橄榄石[Fe2(SiO4)]、白铅矿(PbCO3)、孔雀石[Cu2(OH)2CO3]等,具有缺氧环境下铜器腐蚀产物的特点。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图1铜器样品照片

图1铜器样品照片

本研究主要对南海Ⅰ号沉船遗址所出水铜器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包括1件锈蚀的铜环、1件铜片及9枚铜钱,共计3类11件铜器。11件铜器的外形尺寸信息与外部形貌观察结果见表1,11件铜器的外观形貌如图1所示。2南海Ⅰ号铜器样品的检测分析


图2铜器的金相组织

图2铜器的金相组织

从图3可以看出,三类铜器样品都能观察到夹杂物,夹杂物的形态有颗粒状和环状,大小和数量有所差别。同时也证实了金相组织观察的结果,蓝色夹杂物与蓝灰色夹杂物的成分不同。硫化物夹杂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含铜的硫化物夹杂,另一种是含铁和铜的硫化物夹杂。图3铜器夹杂物照片


图3铜器夹杂物照片

图3铜器夹杂物照片

图2铜器的金相组织2.2南海Ⅰ号部分出水铜器锈蚀产物分析


图4铜器偏光显微照片

图4铜器偏光显微照片

根据样品腐蚀产物检测结果可发现,所检测的铜器样品的腐蚀区域均出现有裂隙,且每个样品的不同位置其疏松度有所差异(图5),结合检测数据及样品腐蚀区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10个样品中Si元素的成分变化与样品的疏松度有关。样品腐蚀区的疏松位置处Si成分要高于其它位置,同时Ca元素成分会在疏....



本文编号:3980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980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