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宋代陶模童子造型考证

发布时间:2024-05-24 22:32
  陶模是宋代流行的具有祈子功能的民俗器物,其儿童题材十分丰富。陶模创作受宋代绘画、雕塑的影响较大。陶模中的"婴戏"造型独具特色,深受宋人喜爱。"四喜娃"等经典造型影响了近现代的吉祥纹样创作。陶模中童子造型的流变与宋代的社会风俗、文化与审美观念息息相关,它是研究宋代文化与艺术的第一手资料。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宋代陶模“磨喝乐”坐像

图1宋代陶模“磨喝乐”坐像

宋代陶模中的“磨喝乐”系列造像(见图1)因袭了唐代“磨喝乐”造型,通常是一个童子手持莲花(莲蓬、荷叶),头梳包角或丫髻,身穿褙子装,下着绣花纨裤,或站或坐,成嬉闹玩耍状。摆放童子造像有“祈子”和“易男”之意。此类造型也常见于唐宋时期的器物,如长沙窑的执壶、磁州窑的梅瓶与瓷枕等。这....


图2宋代陶模《捉迷藏》

图2宋代陶模《捉迷藏》

展现童子群体游戏画面的陶模借鉴了宋代流行的“婴戏”画的表现手法,二者在构图、场景设计与童子造型上都有较多相似之处,通常以园林、庭院的太湖石与植物作背景,使童子与太湖石和植物融为一体,以“捉迷藏”“婴戏”等情节设计表现画面主题。画面构成感强,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游戏情节具....


图3宋代陶模《童子戏绣球》

图3宋代陶模《童子戏绣球》

描绘童子个体游戏画面的陶模通常采用特写的表现手法,重点描画童子的情态与肢体动作,并注重服饰与手持器物的细节刻画,表意清晰准确。此类造型为研究宋代儿童游戏的内容、形式和玩具提供了直观的图示资料。如展示童子扒脸游戏、傀儡游戏的陶模和《童子戏绣球》(见图3)等。(三)其他别致的童子造型


图4宋代陶模《持鼓童子》

图4宋代陶模《持鼓童子》

宋代,“多子多福”等民俗观念盛行。美术创作为了迎合百姓的这种诉求,不断进行创新,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推出了“莲生贵子”等新的吉祥纹样。宋代陶模也跟随时尚,推出许多祈福纳祥的作品,如《童子戏绣球》《持鼓童子》(见图4)等。2.诗情画意的童子造型



本文编号:3981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981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