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广西钦州坭兴陶溯源及发展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7:41

  本文关键词:广西钦州坭兴陶溯源及发展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坭兴陶 溯源 窑变 SEM-EDS


【摘要】:钦州坭兴陶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展会上,坭兴陶获得了金奖;1997年,国务院将坭兴陶和壮族织锦一起列入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2008年,钦州坭兴陶传统烧制技艺,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坭兴陶也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它是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国家级旅游工艺品之一。 坭兴陶起源问题至今还有争议。厘清坭兴陶起源问题,将为探索古代陶瓷文化在广西及周边地区的交流和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坭兴陶最具特色的是其无釉窑变,被誉为“中国一绝”。对坭兴陶窑变工艺的探讨,将为研究其窑变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科学数据。 本研究采用了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对宁道务陶碑以及现在坭兴陶的原料、成品进行成分分析及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道务陶碑很可能开创了坭兴陶的先河。窑变的主要成因,很可能是因为陶土中的铁与钛元素的存在,,铁元素价态的变化是主要原因,钛元素则起到了加深坭兴陶颜色的作用。
【关键词】:坭兴陶 溯源 窑变 SEM-ED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6.3;TQ1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文献综述9-16
  • 1.1 中国陶瓷发展简介9
  • 1.2 广西及钦州陶瓷简史9-11
  • 1.2.1 广西陶瓷简史9-10
  • 1.2.2 钦州陶瓷简史10-11
  • 1.3 研究问题的背景11-14
  • 1.3.1 前人对坭兴陶的研究11-12
  • 1.3.2 陶瓷科技考古的发展历程12-14
  • 1.4 小结14
  • 1.5 选题意义14
  • 1.6 研究内容14-15
  • 1.7 研究的创新性15-16
  • 2 田野调查与史料调查16-26
  • 2.1 对唐代宁道务陶碑的调查16-17
  • 2.2 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17-18
  • 2.3 钦州缸瓦窑村和古龙窑18
  • 2.4 坭兴陶与紫砂陶传统工艺考察18-25
  • 2.4.1 史料上记载的制作工艺19
  • 2.4.2 传承人讲述的坭兴陶传统工艺19-21
  • 2.4.3 现代坭兴陶的制作工艺21-23
  • 2.4.4 宜兴紫砂陶的传统工艺23-25
  • 2.5 小结25-26
  • 3 实验检测与分析26-34
  • 3.1 实验仪器与原理26-27
  • 3.1.1 实验仪器26
  • 3.1.2 实验原理26-27
  • 3.1.3 SEM-EDS 的优点27
  • 3.2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27-29
  • 3.2.1 样品的来源及外表特征27-28
  • 3.2.2 样品的处理28
  • 3.2.3 样品的检测28-29
  • 3.3 实验结果29-33
  • 3.3.1 宁道务陶碑、坭兴陶原料和成品的成分检测29
  • 3.3.2 坭兴陶窑变过渡层检测29-33
  • 3.4 小结33-34
  • 4 讨论34-49
  • 4.1 宁道务陶碑与坭兴陶的关系34-36
  • 4.1.1 陶碑的原料来源34-35
  • 4.1.2 陶碑呈深灰色的原因35
  • 4.1.3 钦州本地烧制陶碑的可能性35-36
  • 4.1.4 宁道务陶碑与钦州坭兴陶的关系36
  • 4.2 坭兴陶工艺的变化以及与紫砂陶传统工艺的比较36-38
  • 4.2.1 坭兴陶制作工艺的变化36-37
  • 4.2.2 坭兴陶与紫砂陶传统工艺的比较37-38
  • 4.3 缸瓦窑村和古龙窑在坭兴陶发展史上的作用38-41
  • 4.3.1 缸瓦窑村39-40
  • 4.3.2 古龙窑40-41
  • 4.4 钦州坭兴陶发展脉络41-44
  • 4.5 坭兴陶窑变研究44-47
  • 4.5.1 前人对坭兴陶窑变的解释44-45
  • 4.5.2 使用 SEM-EDS 研究坭兴陶窑变45-47
  • 4.6 小结47-49
  • 5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 宁道务陶碑 SEM-EDS 实验数据54-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芬;苗建民;侯佳钰;林营;朱建锋;;钧瓷天蓝、天青釉色中氧化铁的呈色作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03期

2 韩人杰;叶龙耕;贺盘发;李昌鸿;高海庚;;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显微结构[J];硅酸盐;1981年04期

3 潘贤家,孙仲田,金国樵;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时期古陶片的穆斯堡尔谱研究[J];核技术;1983年05期

4 曹王敏贤;热释光法用于中国古陶辨伪鉴定(英文)[J];核技术;1989年10期

5 刘毅;商周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器研究[J];华夏考古;2003年03期

6 平友舜;;光辉烨烨鉴毫毛——试论古朴典雅的泥兴陶[J];景德镇陶瓷;1992年01期

7 ;广东翁源县青塘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61年11期

8 巫惠民;阳吉昌;;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试掘[J];考古;1976年03期

9 金家广;徐浩生;;浅议徐水南庄头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J];考古;1992年11期

10 曾少立;韦卫能;;广西桂州窑遗址[J];考古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芝娟;明代紫砂泥片成型工艺发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王普生;广西宋代瓷窑装烧工艺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4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54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