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磨沟遗址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4:13
本文关键词:临潭磨沟遗址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研究
【摘要】:马家窑文化是主要分布于甘青地区的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其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一般认为甘青地区的仰韶文化中期经由石岭下类型发展为马家窑文化。但是,经过发掘的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址不仅数量少,而且在一些地区尚存在空白,阻碍了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201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对磨沟遗址进行正式发掘。磨沟遗址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出土遗物丰富,而且地处洮河上游地区,对认识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的特征、分布范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在系统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出土陶器器型和彩陶纹饰的类型学研究,将遗址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并通过与周边遗址的比较分析,确定遗存的年代和文化属性。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的分布及其与仰韶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磨沟遗址 马家窑文化 早期遗存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发现与研究概况7-13
- 1.2 磨沟遗址的考古新发现13-14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4-15
- 第二章 磨沟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存分析15-26
- 2.1 磨沟遗址概况15-16
- 2.2 地层堆积及遗迹打破关系16-18
- 2.2.1 地层堆积16-17
- 2.2.2 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17-18
- 2.3 典型遗迹单位及出土遗物18-26
- 2.3.1 第一组单位18-19
- 2.3.2 第二组单位19-21
- 2.3.3 第三组单位21-26
- 第三章 磨沟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存类型学分析26-44
- 3.1 典型陶器分类及型式划分26-31
- 3.1.1 典型陶器的分类26-28
- 3.1.2 典型陶器的型式划分28-31
- 3.2 彩陶纹饰的类型学分析31-37
- 3.2.1 彩陶纹饰的分类32-34
- 3.2.2 典型彩陶纹饰的型式划分34-37
- 3.3 文化性质及年代问题37-44
- 3.3.1 陶器分组及文化因素分析37-41
- 3.3.2 陶器组合特点41-42
- 3.3.3 文化性质及年代42-44
- 第四章 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的相关问题分析44-52
- 4.1 磨沟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的特征44-45
- 4.1.1 遗迹特征44
- 4.1.2 遗物特征44-45
- 4.2 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的分布特点45-48
- 4.3 仰韶到马家窑文化的演变特点48-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志敏;;甘肃远古文化及其有关的几个UO楲[J];考古通讯;1956年06期
2 张学正;;渭河上游天水、甘谷两县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通讯;1958年05期
3 ;甘肃西汉水流域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1959年03期
4 郭德勇;;甘肃渭河支流南河、榜沙河、漳河考古调查[J];考古;1959年07期
5 安志敏;;青海的古代文化[J];考古;1959年07期
6 ;黄河寺沟峡水库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考古;1960年03期
7 宁笃学;;甘肃兰州西坡(山瓜)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0年09期
8 马承源;;甘肃灰地儿及青岗岔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J];考古;1961年07期
9 马承源;;略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问题[J];考古;1961年07期
10 谢端琚;;黄河上游盐锅峡与八盘峡考古调查记[J];考古;1965年07期
,本文编号:689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8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