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榆林王阳畔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7 21:24
本文关键词:陕北榆林王阳畔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榆林 仰韶晚期 王阳畔遗址 植硅体 黍 粟 榆
【摘要】: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黍较粟始终保持着种植优势;龙山早期,粟作农业逐渐衰落。植硅体组合图谱显示,先民在此遗址活动期间,气候是略偏凉偏干的,整体上较为稳定,呈现出干凉化的趋势。综合来看,农业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环境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该遗址榆科植硅体的大量发现,不仅补充了史前植物利用史,同时也对丰富植硅体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榆林 仰韶晚期 王阳畔遗址 植硅体 黍 粟 榆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53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2145)资助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1引言榆林地区位于陕北的北部,地处北方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的西段[1],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人群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汇的重要区域[2]。该地区属于北方草原、沙漠地带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适宜地带[3-5]。因此,系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妍;黄文川;姚政权;宫希成;王昌燧;;安徽滁州何郢遗址的植硅体分析[J];农业考古;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妍;武仙竹;陶大卫;胡耀武;王昌燧;;湖北郧西黄龙洞遗址的植硅体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晓燕;中国植物考古学新进展: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文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妍;植硅体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改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1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9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