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湘西南武冈浪石铺古村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8:14

  本文关键词:湘西南武冈浪石铺古村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浪石 建筑 湘西南 古村落


【摘要】:古村落是古代历史、社会结构、传统文化建立在建筑基础上的产物,它是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是人、自然和历史之间的陈年积累,它会诉说它经历过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然而,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传统聚落快速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人类需求和现代社会的挑战。在本文中,以浪石村为例,分析典型的湘西南村庄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和建筑特色,主要结果如下: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浪石村的村镇布局有特定的理念,运用朴素的风水理念对村镇进行选址,村镇中的巷道布局与整体建筑组团形式对现在所生成的景观生态特征影响较大;建筑特色方面,浪石村的建筑与湘西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方面湘南建筑对浪石的风格影响较大,因此浪石与典型的湘南建筑有共通之处。 浪石村发展过程受到了地域文化,单姓氏结构村落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地域文化因素决定浪石村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单姓氏结构决定村镇构成和村镇的文化氛围,农耕文化决定浪石的交通结构与外界的联系程度等,这些都对村落环境景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浪石古村的现状和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现状令人堪忧,结果如下:由于年代久远疏于修葺和文革期间的人为损坏,,建筑群的保护前景不乐观,建筑石刻楹联、木雕、彩绘等能明显代表传统文化标志的装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村中特征较为突出的元素——楹联,保护完好的幅数小于原有总量的一半,完整的仅有20多幅,多出现在有居民居住的建筑中,而无人居住的建筑中楹联的保护则无人问津。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薄弱,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电线乱拉乱扯,卫生设施配套不全,供水系统还依靠的是村民自己所建的地下水水泵,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了古村的可持续发展,迫使古村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开始走向萧条。 最后,再从居民情况、建筑特色及当地地域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浪石古村落景观的具体保护方法,在保护方法上是需要从主观方面跟客观条件方面区别对待的,提出了针对保护浪石古村落的具体措施,并对浪石古村的开发与传承做出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浪石 建筑 湘西南 古村落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2
  • 第一章 浪石铺村落历史概况12-16
  • 第一节 武冈浪石铺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概述12
  • 1.1.1 自然环境12
  • 1.1.2 社会历史沿革12
  • 第二节 武冈浪石铺古村落的背景介绍12-16
  • 1.2.1 村落起源12-13
  • 1.2.2 浪石铺的古村发展演变13-14
  • 1.2.3 武冈浪石铺的选址因素14-16
  • 第二章 浪石铺村落空间规划的特色16-22
  • 第一节 浪石铺村落规划特色16-20
  • 2.1.1 地理格局16-17
  • 2.1.2 空间布局17-18
  • 2.1.3 村落巷道结构、宽高比例比例分析18-20
  • 第二节 浪石铺村落原有河流对村落规划的影响20-22
  • 第三章 浪石铺村落的建筑及其艺术22-26
  • 第一节 民居建筑特点22-23
  • 3.1.1 建筑采光22
  • 3.1.2 排水系统22-23
  • 第二节 建筑装饰及造型特色23-26
  • 第四章 古村落建筑环境与湘西南文化之间的关系26-31
  • 第一节 湘西南文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26-27
  • 4.1.1 地域文化因素26
  • 4.1.2 家庭宗族因素26
  • 4.1.3 农耕文化因素26-27
  • 第二节 古村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27-31
  • 4.2.1 单姓氏聚居文化27-28
  • 4.2.2 尚文重德思想独特楹联文化28-31
  • 第五章 浪石铺与湘西湘南其他地区古村落建筑的比较31-34
  • 第一节 浪石民居与湘西地区传统民居的比较31-32
  • 5.1.1 建筑材料及建筑造型31
  • 5.1.2 建筑群组规律31-32
  • 5.1.3 建筑装饰32
  • 第二节 浪石民居与湘南区传统民居的比较32-34
  • 第六章 浪石铺新村开发设计34-40
  • 第一节 浪石古村保护所面临的困境34-35
  • 6.1.1 人口构成现状34
  • 6.1.2 古村落建筑群损坏情况34
  • 6.1.3 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现状34-35
  • 第二节 保护的方法和开发利用的原则35-37
  • 6.2.1. 守住原有的地域特色35
  • 6.2.2. 保住建筑原有肌理35
  • 6.2.3. 留住村镇原有格局形态35-37
  • 第三节 浪石铺旧村改造与新村设计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4-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2 许建和;王军;梁智尧;严钧;;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实测与分析——以湘南地区上甘棠古村落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3 功勋;;行走浪石[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8年11期

4 肇新宇;孔令龙;;传统街区街道空间解析[J];山西建筑;2008年06期

5 易华;谷岩;;浅析湘西民居建筑美学特征[J];山西建筑;2010年34期

6 王章叶;;武冈浪石村古民居特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7期

7 罗晓光;;湘西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特色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693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93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