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肥西刘老圩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04:30

  本文关键词:肥西刘老圩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刘老圩 保护 利用


【摘要】:刘老圩系淮军著名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旧居,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境内。它既是江淮圩堡的典型代表,也是现存淮军圩堡群中保护最完好的圩堡建筑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为研究圩堡建筑群及淮军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刘老圩在促进合肥与台湾地区间的交流、协作方面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2006年5月25日,刘老圩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从结构上来看,刘老圩和其他圩堡一样,其特点在于依水建圩,在四周挖壕引水,以河设障。整个圩子可以分为外圩防御系统和内圩居住区两大区域。外圩防御系统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壕沟、吊桥、外围墙、炮台更楼、内壕沟和内围墙六个部分。外壕沟和外围墙由东大门和南门楼两座吊桥联通,分别是整个圩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护。进入外围墙以内,有一条环绕圩子四周的道路,平时有家丁在此巡视圩外动静。内壕沟和内围墙分别是圩子的第三道和第四道防护。严密的防御系统保障了圩内的财产及人身安全,让刘老圩在动荡年代里遗世独立。刘老圩原有建筑300余间,现存遗迹有:东大门及护门房1栋(2层6间和1层3间)、南门楼1幢(2层6间)、九间厅(家祠9间)、子药房1栋(5间)、西更楼1幢(2层6间)、盘厅1座、石砌内外壕沟、内外围墙各一道。圩子环境依旧,保存状况较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加上它周边的淮军文化遗址资源比较集中,对研究淮军历史和肥西县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刘老圩由肥西县人民政府进行管理,相关文保单位已经为刘老圩量身定制了保护和建设规划,以期对刘老圩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刘老圩及其周边的主要圩堡进行拍照与描述。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等对圩堡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内容、目的、意义、方法及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是“刘老圩遗址概述”,分别从刘老圩的区域位置、自然环境、人物关系、历史沿革、周边其他圩堡分布情况来介绍刘老圩,为刘老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是“刘老圩遗址的布局及特色”,主要研究刘老圩的布局结构、特点及现存的主要建筑等,对刘老圩的现状进行介绍与评估,并分析刘老圩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第四部分是“刘老圩的保护与利用”,主要探讨了刘老圩的保护规划与利用现状,探讨刘老圩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刘老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刘老圩 保护 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一、绪论8-13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9-10
  • (三) 研究概况10-13
  • 二、刘老圩遗址概述13-26
  • (一) 区域位置与自然环境13-15
  • (二) 刘老圩历史沿革15-17
  • (三) 周边圩堡概述17-26
  • 三、刘老圩遗址的布局及特点26-41
  • (一) 刘老圩遗址的布局结构26-32
  • (二) 刘老圩遗址的主要特色32-33
  • (三) 刘老圩现存的主要建筑及其现状评估33-37
  • (四) 刘老圩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37-41
  • 四、刘老圩的保护与利用41-53
  • (一) 刘老圩保护与利用的概况41-44
  • (二) 刘老圩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4-46
  • (三) 刘老圩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思考46-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鸠霞;;安徽肥西县金牛春秋墓[J];考古;1984年09期

2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肥西县合巢公社铁匠补助粮执行的不合理的通报[J];安徽政报;1961年02期

3 倪世政;;骄傲的肥西人[J];诗歌月刊;2006年12期

4 古清生;;肥西三鱼[J];食品与生活;2008年09期

5 方旭红;敢于较真的好代表——记肥西县人大代表周本元[J];江淮法治;2001年07期

6 王世刚;;向着农民烧心香[J];师范教育;1991年05期

7 刘缉之;私立肥西中学纪略[J];江淮文史;1996年01期

8 王正忠;安徽灾民安全过冬有保障[J];w芸,

本文编号:729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29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