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文化遗存与地方互动: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23:00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存与地方互动: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遗存 地方互动 播州土司 海龙屯


【摘要】:近年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成为各界的共识,各种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学术讨论成果纷纷推出,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动这一趋势,大力开发本土文化遗产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遗产本体的文化遗存,①它本身的历史意义与地方各种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逐渐成为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因为各方在对文化遗存进行研究、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或者说在文化遗存的遗产化过程中,不同主体对文化遗存的态度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诉求,必将影响到对文化遗存或文化遗产的客观定位,也必然影响到对文化遗存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播州土司文化是黔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龙屯是迄今中国保存相对完好的中世纪古军事城堡,同时也可以说是与宫殿建筑连为一体的土司文化遗存。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它还记载着中央王朝对遵义实行特殊统治政策的历史。从唐朝乾符年间(875年)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在这数百年的历史中,播州处于杨氏世袭统治达725年,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土司文化。遵义古时候称为播州,我们一提到遵义文化人们想到的是遵义的红色文化和酒文化,而历史悠久的土司文化人们知之甚少,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本文通过对当地不同主体进行调查研究之后,通过他们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所持的态度、实行的举措以及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特色与地方文化整合等进行论述之后,一是探讨海龙屯土司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符号的价值系统建构过程及其内在结构。二是探讨海龙屯土司文化资源自身如何传承的问题,试图找到让海龙屯静态土司文化与动态土司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三是通过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研究,相信能为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一点理论上的思索,能对各地的地方文化重构提供一点支持。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在绪论中,作者对选题的缘由、学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作为静态的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情况。这一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从海龙屯的历史变迁入手。主要介绍了海龙屯的建立时间和建造者、海龙屯的基本情况、海龙屯是如何陷落及改土归流后的海龙屯现状等基本内容,通过这样的论述让人们对海龙屯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二是从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情况入手。主要是从建筑文化遗存、墓葬文化遗存和宗教文化遗存这三点来论述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情况,通过对这些土司文化遗存的论述说明土司在文化上不仅是吸收了当地民族文化而且也深深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是通过不断的吸收、融合进而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文化。第二部分讨论了动态的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在当地的状况,通过一些传说故事和其他资料对海龙屯土司文化传说进行研究。这一部分也是从两方面来论述,一是海龙屯的民间传说。主要从海龙屯筑城传说、杀人沟传说和养马城传说入手。二是海龙屯土司文化的民间传说。主要从杨氏族源传说、杨氏宗教信仰传说和杨氏称帝传说入手。通过这两方面的传说故事借以分析杨氏土司在当地的影响力、现如今的状况,同时也分析杨氏土司的文化倾向问题。第三部分讨论了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方政府与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入手。主要就地方政府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态度、地方政府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举措和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与地方文化符号三点入手论述,说明地方政府逐渐的在重视海龙屯的价值,并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加强海龙屯的宣传保护工作。二是从地方文化人与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入手。主要从地方文人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态度、地方文人实现文化增值活动和海龙屯土司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存在感三点来谈,说明地方文人对海龙屯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他们利用自身的长处为海龙屯土司文化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得海龙屯土司文化成为遵义的另一文化品牌,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三是从地方民众与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入手。开头也是从地方民众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态度入手,其次是从地方民众泛化海龙屯土司文化的活动入手,最后是从海龙屯土司文化与地方文化整合入手,说明在人们还没有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有保护意识之前,民众在对待土司文化遗存上是处于一种破坏的状况,而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地人也是积极的投身到保护土司文化遗存的队伍中,进而在保护的基础上泛化出一些与这些文化相关的活动,最后通过文化的整合作用来使海龙屯土司文化成为遵义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和遵义地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结论部分,自然是对本文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从中发现在发展地方文化遗存与地方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一点认识。第一、发展地方文化应充分的尊重历史。地方经济要发展是无可厚非的事,而如何快速发展地方经济成为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的出现,让地方政府把目光放在了这上面,而有的地方不尊重历史,随意的再造地方文化,随意的给地方安插地方符号的现象也相继出现。因此,在发展地方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的尊重地方历史。我们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上应该保持一种求真求实的态度,因此可以说求真是围绕文化遗存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文化遗产可视为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我们需要真历史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因为只有真历史才会提供真资源,而真资源才有真价值,这是我们进行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基础。第二、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是一种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是前人留给我们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般来说它们有不可再生性。而我们对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保护不仅仅只是对静态土司文化遗存的保护,更应该对动态土司文化遗存的保护,两者兼顾。就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来说,我们应该注意将开发、保护和利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保护是前提。第三、发展地方文化是需要多方面资源进行整合。文化整合不是单纯的文化要素进行整合,是对文化与经济之间进行整合,可以说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一种新体系,使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之间的整合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也是多种资源之间相互协调的过程,就单单靠地方政府的力量未免过于单薄,还得需要地方文人和地方民众等群体的积极参与才行。而地方民众又是文化遗存得以动态传承的真正主体,就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来说,只有民众真正的了解,他们才能一代代的把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以动态方式传承下去,而不是以静态的方式让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成为孤零零的存在。
【关键词】:文化遗存 地方互动 播州土司 海龙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一、绪论10-19
  • (一) 选题缘由10-12
  • (二) 研究现状和本文目标12-17
  • (三) 研究方法和拟创新之处17-19
  • 二、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情况19-33
  • (一) 海龙屯的历史变迁19-26
  • (二) 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情况26-33
  • 三、海龙屯土司文化的传说33-41
  • (一) 关于海龙屯的民间传说33-36
  • (二) 关于土司文化的民间传说36-41
  • 四、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与地方互动41-58
  • (一) 地方政府与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41-47
  • (二) 地方文化人与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47-52
  • (三) 地方民众与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52-58
  • 五、结语58-61
  • 附录61-62
  • 参考文献62-65
  • 后记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谭其骧;播州杨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0期

2 章光恺;;播州杨氏族属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04期

3 王兴骥;;播州土司辖境少数民族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4 李飞;;遵义海龙囤 考古手记三则[J];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03期

5 公犊;;播州杨氏土司墓葬录[J];理论与当代;2007年09期

6 ;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J];文物;1974年01期

7 刘恩元;;遵义团溪明播州土司杨辉墓[J];文物;1995年07期

8 彭福荣;;乌江流域土司述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绍明;;凉山发现明“播州营”石刻碑记[J];文物;1975年03期



本文编号:733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33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