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聚落群聚形态与辽西区文明的发生
本文关键词:红山文化的聚落群聚形态与辽西区文明的发生
更多相关文章: 红山文化 聚落群聚形态 辽西地区 聚落 古国
【摘要】:红山文化的聚落群聚形态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聚落群聚形态不仅包括单个聚落的形态布局,还包括聚落群的层级分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族群构成、社会组织、文明的萌生等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伴随着红山文化聚落资料的丰富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梳理红山文化聚落群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典型聚落遗址进行分析。最后对红山文化聚落群聚形态反映的社会组织形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红山文化聚落分层现象显著,社会复杂化特征明显,说明红山文化已进入古国阶段。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 红山文化 聚落群聚形态 辽西地区 聚落 古国
【基金】:吉林大学博士后(编号141485)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WR2014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3JJD780003)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红山文化时期,辽西区的聚落遗址数量众多并成群分布,不仅有大型中心聚落,还有中型的次中心聚落以及小型聚落等形成的层级分化。聚落与聚落之间、聚落群与聚落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或组织关系,这一态势与辽西区文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聚落群的发现红山文化聚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庆;浅析红山文化筒形器[J];北方文物;2003年04期
2 陈逸民 ,陈莺;红山文化太阳神像[J];上海工艺美术;2003年02期
3 徐子峰;红山文化经济形态初探[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田广林;红山文化“坛、庙、冢”与中国古代宗庙、陵寝的起源[J];史学集刊;2004年02期
5 王惠德,孙永刚;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徐子峰;红山文化研究略论——纪念尹达先生为红山文化命名五十周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3期
7 赵宾福;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袁伟;对红山文化玉三孔器的再认识[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1期
9 雷广臻;;化石、《山海经》与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区系黄帝、颛顼活动区之佐证[J];化石;2007年01期
10 王瑞金;张国强;孙永刚;;首届“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综述[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钱伟臣;赵爱民;张国明;;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红山文化部落图”[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岱方;黄吉博;;红山文化筒形器墓之略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冯雷;戴福奎;王建国;滕剑;;红山文化与治玉研究 赤峰地区古长城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纳·苏雅拉;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陆思贤;;“勾云形玉佩”的形状结构及寓意的思想内容[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9 杨智宏;;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建平剪纸[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山文化”获新发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国臣 张启民;他痴情于红山文化[N];赤峰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杨静 实习生 商慧来;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隆重开幕[N];赤峰日报;2007年
4 记者 孙国权;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取得多项研究成果[N];赤峰日报;2007年
5 陆挥;将红山文化写进历史教科书[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薄熙惠邋本报记者 张辉;孟苋东恨不得将所有的红山文化瑰宝都收藏起来[N];辽宁日报;2007年
7 皇甫美鲜 王静宇;红山文化:承载历史千古流芳[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8 屈广臣邋赵丹 孙桂娟;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开坛[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丁铭;红山文化时期原始农业相当成熟[N];西部时报;2007年
10 丁伟成;红山文化、辽河文明与盘锦[N];盘锦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薇;红山文化的环境考古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牛文楷;大、小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D];辽宁大学;2013年
3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青格乐图;母系氏族的人与神[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陈鹏;红山文化的宗教崇拜与神话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希;基于互动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刘洁;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用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向;GIS辅助下的红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贾宁宁;红山文化与商族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2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4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