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论格赖斯对实质蕴涵的辩护

发布时间:2017-10-09 16:05

  本文关键词:论格赖斯对实质蕴涵的辩护


  更多相关文章: 实质蕴涵 直陈条件句 格赖斯 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摘要】:实质蕴涵问题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处在逻辑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旨在研究格赖斯对实质蕴涵的辩护路径及其价值。他主要利用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从语用的角度分析逻辑真值联结词和自然语言连接词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为实质蕴涵提供辩护。这对当时的逻辑学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辩护角度,并使得语用学成为逻辑研究的新领域备受关注。格赖斯认为,实质蕴涵怪论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违反了合作原则,混淆了命题(句子)的真和可断定,从而在把实质蕴涵应用到自然语言环境中时产生了违反直觉的现象。他的辩护路径至今仍不可忽视,并引发来自不同方向的批评。在承认该方法的局限性的同时,我们无法否认其在实质蕴涵问题讨论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交代有关实质蕴涵问题的理论语境,同时概述格赖斯用以辩护实质蕴涵的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格赖斯的语用辩护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他如何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对连接词进行解读从而巧妙地达到辩护实质蕴涵之目的。第三部分主要结合有关批评讨论格赖斯辩护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最后一部分对这一辩护在逻辑学中的意义和独特价值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相较于其他研究进路,格赖斯的辩护紧密结合了逻辑和自然语言,即使失败也给予了我们诸多启发。基于他的辩护特点,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考虑自然语言与逻辑语言的关系,进而思考逻辑中的有效性和生活中的合理性的关系。
【关键词】:实质蕴涵 直陈条件句 格赖斯 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12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6
  • 第一章 格赖斯辩护的源起及理论准备16-28
  • 第一节 实质蕴涵的合理性16-20
  • 一、实质蕴涵怪论产生的原因16-18
  • 二、逻辑与直觉18-19
  • 三、实质蕴涵的优越性19-20
  • 第二节 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20-24
  • 第三节 会话含义的特征24-28
  • 一、不可分离性24-25
  • 二、可取消性25-28
  • 第二章 格赖斯的语用辩护28-41
  • 第一节 真和可断定性28-32
  • 一、会话含义的真和断定28-30
  • 二、断定的来源30-32
  • 第二节 对合取的语用辩护32-33
  • 第三节 对析取的语用辩护33-35
  • 第四节 对实质蕴涵的语用辩护35-38
  • 第五节 语义的奥卡姆剃刀38-41
  • 第三章 对格赖斯辩护的评价41-48
  • 第一节 辩护的局限性41-45
  • 一、合作原则的局限性41-42
  • 二、来自逻辑学家的批判42-44
  • 三、其他44-45
  • 第二节 辩护的独特性和意义45-48
  • 第四章 进一步思考48-53
  • 参考文献53-55
  • 后记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西安·维恩坦;;关于实质蕴涵“如果A那么B”的一些思考(英文)[J];逻辑学研究;2013年03期

2 万年;;“实质蕴涵”是“如果,则”的逻辑抽象吗?[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01期

3 李建华;实质蕴涵之我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柯华庆,梁庆寅;论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J];学术研究;2002年06期

5 柯华庆;论蕴涵怪论的合理性[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柯华庆,梁庆寅;论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张艳凤;;对实质蕴涵怪论的思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李娟;试论“实质蕴涵”的真值及其意义[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王健平;自然语言中的实际蕴涵推理[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健平;;实质蕴涵与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蕴涵命题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平;;谈谈实质蕴涵问题[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2 赵总宽;;三个异于实质蕴涵的条件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3 陈波;李建华;;为实质蕴涵辩护[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袁正校;何向东;;实质蕴涵“怪论"新探[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5 周训伟;;从实质蕴涵谈起[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余俊伟;;充分条件与实质蕴涵辨析[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陈晓平;;谈谈虚拟蕴涵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8 郭世铭;;空概念、零公式与实质蕴涵——答《逻辑研究中有待澄清的若干问题》[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9 吴坚;;两种不同的蕴涵[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郭永良;;条件命题与实质蕴涵[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斌茹;论格赖斯对实质蕴涵的辩护[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志芳;蕴涵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01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01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a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