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角线元素与不同复杂度的系统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对角线元素与不同复杂度的系统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对角线方法 哥德尔 对角线元素 实数集 康托尔 复杂度 不可数 矩阵 汤姆逊 一阶逻辑
【摘要】:正对角线方法是指德国学者康托尔 ( G. Cantor) 在证明实数集不可数时所运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在这种意义上,康托尔的实数集不可数论本身便是对角线方法的一种重要运用。此外,对角线方法还有两种重要运用,即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和汤姆逊引理的证明。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又叫 "哥德尔自指定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对角线方法 哥德尔 对角线元素 实数集 康托尔 复杂度 不可数 矩阵 汤姆逊 一阶逻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情境语义学研究”(编号08JC720016)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构推理及其应用研究”(编号10JJD720010)资助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对角线方法是指德国学者康托尔 ( G. Cantor) 在证明实数集不可数时所运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在这种意义上,康托尔的实数集不可数论本身便是对角线方法的一种重要运用。此外,对角线方法还有两种重要运用,即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和汤姆逊引理的证明。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又叫 “哥德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芳;悖论的拟化形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秀敏;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习胜;;关于道德悖论属性的思考——从逻辑的观点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沈跃春;悖论与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黄展骥;“矛盾与悖论”研究的大进展——答荒冰教授[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张铁声;“典型语义悖论”之推理不合逻辑[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黄展骥;形式派的“解悖偏见”——略评“RZH”标准[J];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8 黄展骥;评塔斯基的“层级论”——回归“自然语言”的解悖方案漫谈[J];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9 黄展骥!中国香港;悖论的“定义”与“实质”——略谈“矛盾与悖论”百年[J];江汉论坛;2000年11期
10 黄展骥;“强化谎者”及其“特异变体”──评王军风的语义悖论分析[J];江汉论坛;200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本祥;不可计算复杂性的机理与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美云;辛提卡IF一阶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3 王轶;认知逻辑的动态化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张明娜;语义悖论消解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李莉;科学接受的主体情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金华;正规模态逻辑的自然演绎及其证明论性质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滕芳;亨佩尔认证悖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莉;情境语义学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9 史经霞;动态语境下的确证悖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文;;现代模态逻辑探源[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力;;一份珍贵的史料与一段误读的历史[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2 熊明;;哥德尔-根岑翻译和本体论映射[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王路;;数理逻辑的光辉历程——介绍张家龙著《数理逻辑发展史——从莱布尼兹到哥德尔》[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张家龙;;王宪钧教授对中国数理逻辑发展的贡献——纪念王宪钧教授诞辰90周年[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建军;;类说谎者认知悖论[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6 杨子京;;从开放的角度看悖论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7 邢滔滔;;概念论与直谓主义——对王浩的融合方案的理解[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8 王春华;;概念的逻辑起源初步[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金成;;变换经典逻辑的时空——《数理辩证逻辑导论》读后[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10 张金成;;系统DPA与ZCM的统一[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作玄;逻辑的悲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辛望旦;悖论的意义与理性形式的演化[N];社会科学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芳芳;哥德尔定理的意义[D];清华大学;2005年
2 谢时国;从罗素的逻辑主义立场看他的类型论[D];西南大学;2006年
3 白林秋;塞尔与克里普克专名理论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程和祥;哥德尔的数学实在论的现象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1年
5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2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121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