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推理与科学说明模型的语境解释
本文关键词:归纳推理与科学说明模型的语境解释
【摘要】:归纳推理和科学说明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语境论视角看,归纳推理是依赖语境的,其结论的或然性是由语境规定的;科学说明的模型包括D-N模型和I-S模型及其修正的C-R模型、S-R模型、D-N-P模型和C-C模型都是依赖语境的,也即都是在特定语境中做出说明的。因此,一切说明,只要它是语言表述的,都是受到语境限制的。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归纳推理 科学发现 说明模型 语境解释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科学哲学的语境重建”(9FZX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境实在论”(07JJD72005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05
【正文快照】: 逻辑经验主义是公认的科学哲学的第一个流派。它的观点也因此被称为“正统观点”。它建立的归纳推理模型和科学说明模型至今仍然被科学哲学界所称道。然而,从语境论视角去分析,我发现逻辑经验主义关于归纳推理的解释和说明模型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充分的,不能够完全合理地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平;科学进步的两翼:逻辑与直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2 王军玲,王希华;关于类比推理研究的一点哲学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鲁星,翁永庆;脚踏实地 迎接未来——从《编辑学报》国庆50周年笔谈会想到的[J];编辑学报;1999年03期
4 孙晶;理想化方法与理论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周玲,李永海;论休谟问题的逻辑解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醒民;略论马赫的经验论哲学[J];大自然探索;1995年01期
7 李醒民;从理论整体论到意义整体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王晓;;走出困境:法律论证的认识论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9 李卫国;略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价值[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5期
10 田佑中;失范:因特网时代传统的社会控制面临的挑战——一种社会哲学的探讨[J];国际论坛;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环非;;可靠主义:从传统到改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9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10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黄瑞丽;信息社会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宋建平;形而上学终结了吗?[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树光;论价值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美云;辛提卡IF一阶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文广;类比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蔡俊;综合科学课程的学生学业评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早霞;类比及其在科学认知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04年
10 阳建国;人类自由的绪论:波普尔非决定论思想的道德之维[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飞;雷怡;李红;;不同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2 胡诚;刘志雅;陈琳;莫雷;;儿童归纳推理中的标签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3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2期
4 龙长权;路晓英;李红;孙锋;;不熟悉材料伴随熟悉类别标签时儿童的归纳推理[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5 秦嘉澜;李红;李富洪;;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吴霞;;儿童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争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梅杨;梁佩鹏;吕胜富;杨延辉;钟宁;李坤成;;图形型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一项fMRI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4期
8 詹伟鸿;;罗杰斯科学发现思想评述[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蒋柯;;古德曼对“新归纳之谜”的解答及其心理学意义[J];心理研究;2010年03期
10 刘杰;;等等灵魂[J];安徽文学;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春;;批判性思维与科学发现——以莱布尼茨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孔来;;论自主创新三种实现形式的相互关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马惠娣;;文化现代化战略如何思考休闲?[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伟;段培永;谢秀颖;王敏;;开创智能建筑专业的试点,推动专业发展[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戴世强;孟庆勋;;孤立波史话——浅谈观察与思考[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如何化创新为治疗方案?[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杨延辉;梁佩鹏;吕胜富;李坤成;钟宁;;DLPFC在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归纳推理过程中的作用:一项fMR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陈传夫;吴钢;唐琼;;信息化环境下学术优先权的挑战与对策[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特级教师 尤屹峰;语文考试的本质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孙敬;黑色食品营养价值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3 陈晨;探索恐龙演化为鸟类的奥秘[N];科学时报;2008年
4 张劲硕;自然历史在英伦[N];科学时报;2008年
5 武夷山;解构科学传统观念的力作[N];科学时报;2008年
6 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发明协会名誉理事长 张开逊;科学与人类和谐[N];浙江日报;2008年
7 朱广菁;中国高校如何造就世界级学术大师[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 胥和平;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经济日报;2008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周瀚光;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悬念[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付毅飞;“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评选启动[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志波;科学发现中的学术主权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洛印;法拉第的电磁学实验研究—根据《法拉第日记》进行的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李富洪;归纳推理的假设过程及其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汪寅;科技原始创新问题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唐平;异常心理的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郭毅;“逆临床思维”的理论探讨及在发现病原生物性疾病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8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9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风;数字归纳推理中假设形成与假设检验、假设选择分离的电生理证据[D];西南大学;2010年
2 秦嘉澜;数列归纳的神经机制探索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于坤;贝叶斯决策理论及其在经济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10年
4 徐俊霞;呈现方式和命题属性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影响的眼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杨健;合情推理与高中化学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仲华;试论逻辑在经济决策过程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0年
7 张亮;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及其认知意义[D];山西大学;2010年
8 刘婷;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律推理[D];复旦大学;2010年
9 高东慧;物体的颜色与形状对4-5岁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牛晓_g;社会科学中的因果说明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3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134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