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事实真理和逻辑真理

发布时间:2018-02-20 07:39

  本文关键词: 逻辑真理 事实真理 同义反复 真值条件 重言式 等值命题 逻辑推理 现代逻辑 表达式 逻辑命题 出处:《江汉论坛》199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在其相互关系之下,如果事实真理和逻辑真理的确切含义没有得到澄清,则人们在从事逻辑推理的过程中,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会遇到一些严重损害清晰思维的困惑。维特根斯坦关于逻辑命题是重言式,不对世界作断言,因而是同义反复这种不加限定的观点可以说是前者的典型代表,事实上它已成为现代逻辑学中的正统,以致罗素晚年竟发出了整个数学(他认为就如同逻辑一样)都是像陈述"四足的动物是动物"那样的空洞这种悲剧性的浩叹。而后者的典型代表则是确认悖论以及蕴涵悖论等一系列所谓"怪论"。在下文中,我试图通过对事实真理和逻辑真理在其相互关系之下各自含义的逻辑分析,以澄清将逻辑命题(真理)看作为重言式这种观点的具体意义及其界限;同时力图使人们得以清楚地意识到,那些在逻辑运用领域中出现的貌似深奥的疑惑,说到底无非是一些语言的基本误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正如追根溯底的探究往往将人们分别地引向哲学史上某个伟大的时代一样,最后我们或许会发现我们又以自己的方式回到了康德。
[Abstract]:It is under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that if the exact meaning of the truth of fact and the truth of logic is not clarified, then people are engaged in logical reasoning,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 are some puzzles that seriously impair clear thinking. Wittgenstein's logical proposition is tautology and does not assert the world. Thus the unqualified view of synonymous repetition can be said to be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rmer. In fact, it has become the orthodoxy of modern logic. So much so that Russell, in his later years, uttered the whole of mathematics, which he thought was like logic, a tragic sigh of emptiness like stating that "four-legged animals are animals." and the latter typically represented the confirmation of paradoxes. And a series of so-called "strange theories" such as paradox. I try to clarify the concrete meaning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viewpoint that logical proposition (truth) is regarded as tautology through the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the truth and the logic truth in their respective meanings. And trying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seemingly profound doubts that ari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logic are, in the end, the basic misuse of some language. If all goes well, Just as the search for roots tends to lead people separately to a great age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we may eventually find ourselves returning to Kant in our own way.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大海,吕蓓蓓;论语言意义的基本理念[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朱正国;数理哲学发展论略——兼论对文化和教育的意义[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张力锋;专名指称理论:历史、现状及反思[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钱兆华;关于科学的几个问题[J];大自然探索;1999年03期

5 张南纶;分析因果联系的一种归纳方法[J];广西气象;1992年04期

6 钱兆华;林永政;;理性主义及其对西方科学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欧阳耿;数学中实无穷与潜无穷的几个问题[J];吉安师专学报;1998年06期

8 钱兆华;为什么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对科学特别重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2期

9 韩彩英,殷杰;认识活动实在性的语言符号表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2期

10 刘杰;郭贵春;;数学是逻辑吗?——论数学的逻辑主义基础[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琳;龚启荣;;论罗素的逻辑主义[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芳;计算机引起的数学哲学反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萍;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7 高家方;从“理性的颠倒”到“实践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6年

8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郝清赋;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2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继宏;人工智能技术在远程作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陈青松;“大/小+名”结构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冯彦波;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刘秀花;科学语言的认知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赖林涛;司法判决中的事实推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琚凤魁;塔斯基关于类演算语言的真句子定义[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赖成彬;洪谦与中国哲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原;;从真理标准谈到音乐生态[J];艺术百家;2010年02期

2 张健丰;;超越的分析性与内在的分析性——兼评蒯因和卡尔纳普关于分析性的争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02期

3 马佩;;也谈逻辑真理的可错性问题——与王路教授商榷[J];哲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吴伟群;;从真理的客观属性看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梅祥;;再谈逻辑真理的可错性问题——与马佩老师商榷[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6 张晚林;;以牟宗三的逻辑哲学来判解“逻辑可否被修正”[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6期

7 何向东;王磊;;蒯因论逻辑真理的哲学性质[J];哲学研究;2008年03期

8 李勇;;论逻辑真理的特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毕富生;;论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符佳;;蒯因真理观述评[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孔红;;逻辑真理与分析性、必然性[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毛崇杰;蔡仪美学思想的坚实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郑迪;戴尔中国向下:直插二、三级低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王习胜;应该正确理解演绎逻辑[N];光明日报;2004年

4 王评章;民间情趣与现代理思[N];福建日报;2002年

5 朱健;价值理论创新与坚持剥削理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永刚;蒯因真理观及其理论意义[D];西南大学;2008年

2 王爱凤;从逻辑视野看罗素的真理观[D];山西大学;2008年

3 郭建萍;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4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1519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19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