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悖论及其逻辑问题
本文选题:悖论 + 认知悖论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摘要】:认知悖论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认知主体或某一认知系统而言的。认知悖论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背景知识和某些假定的前提条件,也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因而不能简单地把认知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命题。与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相比,认知悖论涉及到具体的认知主体及其心理状态,因而其推论过程更具有复杂性。认知悖论的推论不仅涉及到自指性问题的纠缠,而且建构认知悖论的严格形式,还需要发现一种真正的悖论性难题的严格公式化描述,而这样做将会导致重要的技术性进步。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Cognitive paradox is always relative to a certain cognitive subject or a cognitive system. The emergence of cognitive paradox can not only depend on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cognitive subject and some hypothetical preconditions, but also on the logical inference of the specific cognitive subject. Therefore, cognitive paradox can not be simply reduced to a special proposition. Compared with logical paradox and semantic paradox, cognitive paradox involves specific cognitive subject and its psychological state, so its inference process is more complicated. The inference of cognitive paradox involves not only the entanglement of self-directed problems, but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ict form of cognitive paradox.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find a strict formulaic description of the real paradox problem, which will lead to important technical progress. Cognitive paradox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challenge human ration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cognitive paradox.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西方悖论研究与现代逻辑的发展”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翔林;;论艺术和死亡的美学联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于桂芝;;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理论渊源[J];学习与探索;2006年01期
3 于鸣镝;三论图书馆工作谐振律[J];图书馆界;1995年02期
4 阎康年;关于牛顿运动基本三定律的发现过程和年代问题[J];物理;1982年10期
5 丁以升;关于法律本体的三种理论形态[J];现代法学;2003年04期
6 江足宁;;真善美:人类实践的三重尺度[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田耀农;;在目的论指导下的音乐教育——兼谈《音乐课程标准》的领会与实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1期
8 克冰;杨雅靖;;柏拉图诗学中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包国祥;古希腊文明与人本主义思潮始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洪霞,姜守明;关于欧洲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反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2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倪素香;善恶论[D];武汉大学;1998年
4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6 刘素民;烙在人性上的神之睿智[D];武汉大学;2004年
7 秦鹏;生态消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9 占茂华;自然法观念的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汪秀丽;胡克自由观探要[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先奎;柏拉图的未成年人教育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贤伍;论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国元;王阳明与奥古斯丁善恶观比较[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吉力;逻辑和哲学视野中的真之符合论[D];山西大学;2007年
5 庄亚雄;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任萍华;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郑军;论刑事诉讼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郑军;论刑事诉讼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曹卫军;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的主题”的现代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牟红红;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理念及新机制的建设[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蒙塔古 ,D·卡普兰 ,张建军;知道者悖论的提出[J];思维与智慧;1994年01期
2 张建军;认知悖论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J];思维与智慧;1994年03期
3 张建军;两类新型逻辑悖论的提出及其意义[J];哲学动态;1996年12期
4 熊明辉;第二届全国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6期
5 倪荫林;悖论:事物两重性特征的反映[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沈跃春;认知悖论及其逻辑问题[J];学术界;2002年05期
7 沈跃春;认知悖论及其逻辑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8 陈慕泽;不可能知道的真理——从一个“认知悖论”谈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洪颖;;小议认知悖论中的┐(┐A→A)形式化推理及其相应的日常推理理解[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铁声;;“刽子手悖论”之消解[J];晋阳学刊;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本文编号:1908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90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