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错位”——“科学实践”视域的思考
本文选题:错位 + 发现的语境与辩护的语境之分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科学中的"错位"在方法论上源于赖欣巴哈的"发现的语境"与"辩护的语境"之分。这种区分凸显出哲学对自然科学的规范性作用。然而,由于这种区分脱离科学实践,受到了科学家的普遍质疑。21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开始用"论证的辩护"去取代"辩护的语境",使科学实践进入科学哲学的研究视域,使科学哲学不仅重构了"发现的语境"中具身性认知秩序,而且还展现出这种秩序是如何上升为"辩护的语境"中秩序的过程,从而消除了科学中的"错位"。
[Abstract]:The "dislocation" in science originates from Reichenbaha's "context of discovery" and "context of defense" in methodology. This distinction highlights the normative role of philosophy in natural science. However, because this distinction is divorced from scientific practice, it has been widely questioned by scientis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scientific philosophers began to replace the "context of defense" with "defense of argument", which made scientific practice enter the research field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not only reconstructs the physical cognitive order in the "context of discovery", but also shows how this order rises to the order in the "context of defense", thus eliminating the "dislocation" in scienc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13AZD02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本体论’研究”(12BZX021)
【分类号】:B8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夏硕;;让科学回归科学史[J];科学文化评论;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传信;翟莉;;德育知识·德育观念·德育智慧——《德育原理》教学目的论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4 程民治;牛顿的科学美学思想评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3 夏云龙;萧红;;论科学的自然增长模式——来自生态学的启示及生态学案例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4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5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11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