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关系的实验研究——对逻辑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思考
本文选题:基础理论研究 + 理论创新 ; 参考:《晋阳学刊》2012年03期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认知科学产生之后,逻辑学和心理学一改之前彼此隔离的状况,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融合发展,产生了心理逻辑这一新的学科。笔者在沃森、马库斯和里普斯关于假言命题的经典实验基础上,对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心理逻辑经典实验的结论:人们的实际推理过程并不完全遵循演绎逻辑的规则,要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从逻辑、心理、语言和认知的角度思考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Abstract]:After the emerg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the 1970s, logic and psychology we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which realized the fus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al meaning, and gave birth to the new discipline of psychological logic. On the basis of Watson, Marcus and Ripps' classical experiments on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s, the author mak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s and selective propositions. The conclusion of classical experiment of psychological logic is further verified: people's actual reasoning process does not follow the rules of deductive logic completely, and is influenced by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from the logical,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perspectives to consider the causes of this resul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曙山;;逻辑、心理与认知——论后弗雷格时代逻辑学的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夏国军;论弗雷格的“涵义决定所指”原则[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2 李贞元;张静;;关于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陈克艰;;从康德的观点看数学[J];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王路;逻辑与形而上学[J];文史哲;2004年01期
5 江怡;当代西方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J];浙江学刊;2004年02期
6 段治乾;教育制度伦理何以可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3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4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5 洪龙;中介真值程度的度量及其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8 李菁;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种尝试比较[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素峰;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刘岩峰;“命题”的颠覆与“确定性”的丧失[D];兰州大学;2005年
3 何永红;法律“规则”的“内在”世界[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偶自如;罗素意义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颜中军;弗雷格疑难与认知价值差异[D];湘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曙山;认知科学背景下的逻辑学——认知逻辑的对象、方法、体系和意义[J];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士群;;辩证逻辑中国化的重要探索——评孙显元著《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2 晋荣东;;协商民主与论辩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陈筠泉;;追求知识、真理和独创性[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武建生;塔尔斯基真之定义与意义理论关系的探析[D];山西大学;2011年
2 梁栩;主体价值语境下科学接受的动力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7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11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