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科学思想——以墨家逻辑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为例
[Abstract]:What logic and culture discuss is the obj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logic and culture. This connec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wholeness of culture and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logic in the elements that make up the whole culture. The relation between logic and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restriction of the whole character of culture and the demand to the logic, but also the influence of logic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he former determines that different logical traditions br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both commonality and particularity. Grasping this may help us to start a broader way of understanding and studying logical science. The latter gives a factor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Paying attention to this point may help us to interpre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n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to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ulture today. In view of this, we have published some relevant article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more in-depth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is issue.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政治学系
【基金】:“台湾中流与喜马拉雅基金会奖助学金”资助
【分类号】:B81-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耀勇;;从反证法的渊源透视反证法教学难问题[J];大学数学;2006年02期
2 邹大海;从《算数书》与《九章算术》的关系看算法式数学文献在上古时代的流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段耀勇;立成释锁方法操作问题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年03期
4 傅海伦,卞宪贞;中西早期微积分思想及其比较[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傅海伦,石玉华,贾冠军;率及其应用问题解法程序的机械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陈家鼐,姚芳;无限小量简史[J];数学通报;2001年03期
7 傅海伦;圆面积公式与圆周率究竟是怎样推求的[J];数学教育学报;2001年02期
8 郭书春;试论《{m数书》的数学表达方式[J];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03期
9 傅海伦,郭书春;“为数学而数学”——刘徽科学价值观探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1期
10 王前;中国传统知识的量化特征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邦凡;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数学[D];南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丽云;论梅文鼎的数学证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侯峰;古典数学思想的中西比较及哲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5年
3 张国定;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董可荣;矩阵理论的历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朱一文;百鸡术的历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俊;古证复原的原则[J];世界科学;1981年10期
2 晋贤;;《<九章算术>与刘徽》简介[J];数学通报;1982年06期
3 郭书春;;刘徽的极限理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3期
4 郭书春;;刘徽的体积理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3期
5 白尚恕;;从王莽量器到“刘歆圆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6 潘有发;;我国最古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J];江苏教育;1982年02期
7 黄盛璋;;历代度量衡里亩制度的演变和数值换算(续一)[J];历史教学;1983年02期
8 冯契;论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J];哲学研究;1984年02期
9 周瀚光;刘徽的思想与墨学的兴衰[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4年05期
10 李迪;;中国数学史中的未解决问题[J];世界科学;198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宝琮;杜石然;;试论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逻辑思想[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2 ;TEN CLASSICS OF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A];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ANCIENT MATHEMATICS[A];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徽;;浅表脂肪瘤样痣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邦凡;;推类是刘徽注逻辑思路的主导推理类型[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周柘乔;;寓理于算的科学哲学[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7 杨爱华;胡新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价值观——科学主义与工具主义并驾齐驱[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包吉日木图;;基于数学史的“勾股定理”教学设计[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成员[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张昆;;教材:发挥数学史教育价值的主战场[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小礼;祖冲之与圆周率[N];科学时报;2000年
2 吴文俊;为什么要写中国数学史[N];北京日报;2001年
3 记者 张宝敏;“刘徽应用数学中心”瞄准高层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张宝敏 丁峰;好风凭借力 乘势创一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丁峰;南开天大联办刘徽应用数学中心[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杰;两所名校紧密合作办学[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陈杰;南开天大成立联合研究院[N];人民日报;2001年
8 郭书春(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算数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记者张洪;吴文俊演说中国古代数学扛鼎之作[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吴建秀;南开天大选择双赢[N];科技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2218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18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