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信任的验前评价
[Abstract]:The confirmation of the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ust of theory, but it cannot be said that the corroboration of theory is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theoretical trust. The theory, which has been 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trust or trust in the theory. It should be acknowledged that theoretical trust contains a prior commitment. In fact,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or individual scientists may often begin to trust the theory before it is tested. This kind of prior trust is often evaluated by the universality and logic simplicity of the theory, the coordination and consistency of the theory, and the novelty and accuracy of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course, the theory of posterior trust than prior trust can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 An empirically tested theory is more likely to inspire trust and acceptance.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分类号】:B811.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正校;略论现代逻辑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胡化凯;;爱因斯坦直觉认识方法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3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金蓉;试论物理假说之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刘兰林;疠气学说创立基础及发展迟滞的原因[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刘汉忠;物理学的两种“决定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冯江;试论教练员的影响力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8 许建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导向——新颁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评介[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9 孙伟平;科学进步的两翼:逻辑与直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10 孙伟平;论逻辑思维的功能与局限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田鹏颖;;21世纪:社会技术的世纪——为后“弗兰西斯·培根计划”时代而计划[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纯成;;科学活动中利益冲突的形式、诱因、控制和防范[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苏健;;非城市地区科普资源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及有效利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武际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力学?[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7 冯辉荣;罗仁安;;刍议力学史与方法论融入工程力学教学的做法[A];第二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范领进;知识价值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孙玉忠;科学进步及其中间范式[D];吉林大学;2004年
9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3 张芳;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宋荣;反常与理论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磊;论高等物理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洪;物理量结构及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汉辉;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唐涌;从方法论看四川中小学教改研究的发展及特点[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时弘;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21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2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