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逻辑研究的长期性——纪念沈有鼎诞辰百年
[Abstract]:Based on Kuhn's theory of scientific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Hilbert's theory of stratification and Fu Weixun's creative hermeneutics, Mohist logic is a long-term academic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value of the original canon, the cultural status of Mohist logic,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hist logic and the difficulty of its treatment.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e editorial circle is to use modern theories and language tools to carry out high-level, creative research on Mohist logic, perf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transform Mohist logic into a new theor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world, and express it in modern language, so as to enrich today's logic treasure-house and provide thinking tool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Recording Shen Youding's biographical data and the original author Shen Youding, this is the first full-text publi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tudying Shen Gongzhi's academic path and related subject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1-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中原;墨家逻辑的现代研究——沈有鼎贡献的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泽;;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对高校逻辑学科发展现状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李泽敏;;在现代教育中开展逻辑教育的意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3 许锦云;;河南省逻辑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召开[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卢芸蓉;;中国“类比”问题研究的发展历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和丽;;试论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6 曹敏晖;;论大学生学习逻辑学兴趣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7 訾其伦;;荀子与墨家正名论之比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陈雪;;从逻辑学看《孟子》的推理艺术[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春梅;;黑格尔逻辑学开端及其演绎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10 陈征;;韩非逻辑思想浅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铭;;普通逻辑的机遇与挑战——MBA联考逻辑辅导教学的作法与思考[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2 何向东;;改革与建设逻辑课程 竭诚服务素质教育[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3 黄志强;;因明概念论[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何向东;袁正校;;关于论证的反思[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5 ;书讯[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6 ;北京市逻辑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刘培育;周云之;董志铁;;编者前言[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8 关兴丽;;试论逻辑学对和谐社会中民主的支撑作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9 ;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市逻辑学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诸葛殷同;;评《逻辑学》[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勇;毕节学院逻辑学科研成果丰硕[N];毕节日报;2008年
2 戈莱格·莱斯特尔 墨尔本大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研究学院,焦兵编译,熊明辉校;《澳洲逻辑学杂志》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文;讲逻辑很有必要[N];人民日报;2011年
4 李文;中国无逻辑吗?[N];光明日报;2011年
5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6 王健平;不能缺少人文逻辑[N];浙江日报;2004年
7 张建军;真正重视“逻先生”[N];人民日报;2002年
8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9 孙;“小”书教人“大”逻辑[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王振复;逻辑“还原”深入浅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邦凡;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数学[D];南开大学;2004年
2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庆平;逻辑度量空间中的仿射变换和几类特殊公式的性态研究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丽娜;模糊推理方法及知识推理的计量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岩;《经下》逻辑理论考察[D];燕山大学;2008年
2 孔祥敏;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D];燕山大学;2008年
3 杨娟;《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4 高艾华;试论因明的实用价值[D];燕山大学;2009年
5 李中来;“名”的语言哲学诠释[D];武汉大学;2003年
6 张敏;古代汉传因明史述略论[D];燕山大学;2009年
7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蕴;墨家推类学说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郎雅莉;从名称的演进看逻辑和哲学的融合[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李红辉;艾耶尔逻辑学观点述评[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5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2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