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语义与句子系统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寿荪;歧义和结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2 葛治伦;从功能的角度谈英语形容词的用法[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3 邵欣;关于完成体副动词的一个用法[J];中国俄语教学;1985年06期
4 方展鹏;兼语词组层次分析琐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5 王建军;;动词重叠与语义、结构及语境的关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6 姚景虞;完成体副动词的行为方式意义及其同义结构[J];中国俄语教学;1989年02期
7 张健;关于带“了”的动趋结构[J];汉语学习;1991年02期
8 徐存良;浅谈俄语存在句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语义特征[J];外语教学;1992年03期
9 张雪涛;“V_趋+N+了”句与“N+V_趋+了”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10 刘素琴;;语言修改艺术的第三层次[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凤吟;;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BAB式的重叠——兼与AABB式比较[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袁继红;;技术行动解释与经典科学解释[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姚喜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微观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永忠;;第三人称代词反单向性照应及相关理论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唐善成;;服务发现技术中基于觉察上下文计算的服务选择方法[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振中;单项定语的性质与“的”字的隐现[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练军;居延汉简量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汪敏锋;现代汉语“形+宾_名”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7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3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