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计算进路——从莱布尼茨到图灵的逻辑发展
[Abstract]:The modern logic began with Leibniz and split between Boer and Frege, forming the so-called algebraic tradition of logic and the linguistic tradition of logic. Whether it is algebraic tradition or linguistic tradition, it is far from Leibniz's logic program (that is, "a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In the Turing machine theory, Turing's core expounds the concepts of "automata" and "instruction list language", which agree well with Leibniz's conception of "rational calculus" and "universal language". Turing machine theory is closest to Leibniz's logic program, and it also breaks away from algebraic tradition and linguistic tradition, and forms a new "computational logic" tradition (also called "computational tradition"). In essence, "logic as calculation" is a kind of "subject turn", "past logic" is to take human beings as the main body, the object of study is human thinking, natural language and so on. "as the logic of calculation" is to take the computer as the main bod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o study the processing mode of computer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computer.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B81-0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钢;;莱布尼茨与德国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杨关玲子;;物理或神恩:自然的两种面孔——莱布尼茨自然观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朱新春;;批判性思维与科学发现——以莱布尼茨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齐敬;;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唯意志论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本版辑文 晓慧;莱布尼茨及其哲学思想[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刘钢;莱布尼茨的思想与中国[N];学习时报;2007年
7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李文潮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莱布尼茨档案中的“中国文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任思蕴;莱布尼茨甚至可能超前于我们这个时代[N];文汇报;2013年
10 孙小礼;莱布尼茨挑起的一场争论[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志勇;莱布尼茨的最好世界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静;论莱布尼茨的科学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俊;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2 李秀芳;莱布尼茨《中国近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一;发现真理与构建真理—莱布尼茨与休谟真理分类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张菁如;莱布尼茨的“通用字符”思想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熊思呐;莱布尼茨实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东升;论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思想[D];苏州大学;2009年
7 彭华;莱布尼茨对儒学与基督教神学的会通[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勇刚;现代思维方式的发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孙怡;莱布尼茨真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10 王露阳;论莱布尼茨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40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34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