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中的推类理论
[Abstract]:The analogy studied in Mojing is based on the reasoning that two objects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nd that one object has one attribute and the other has that attribute. Analog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object, so the inference theory of Mo Jing includes the theory of class and the content of epistemolog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eory of inference is non-formal, and its reasoning rules are inoperable.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政法系
【分类号】:B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晴;《墨经》中“援”、“推”、“辟”、“止”、“效”诸方法的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从系动词的观点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上)[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3 张四化;张学立;;浅议孔子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4 马赛;;浅析韩非的名实观[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郭永良;;从《白马论》看中国名辩学与西方传统逻辑之不同[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贤中;;孟荀辩论观比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7 尹刚;;《墨经》中的推理形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郭永良;;王充的论证逻辑及其社会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文琴;;从历史因果的名称理论看先秦儒家名学思想[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余维发;;《墨辩》正名思想解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邦凡;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数学[D];南开大学;2004年
4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赵海云;房产面积识别技术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学敏;试论《墨经》数学的逻辑基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焦志伟;决策过程中的逻辑应用[D];河南大学;2003年
3 冯彦波;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孟文静;论逻辑思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之文;墨家的语义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牡琼;两汉逻辑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陈可吟;《鬼谷子》中蕴含的逻辑思想[D];河南大学;2007年
8 杨飞;温公颐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9 宋著立;政治视野下荀子的名辩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霖;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晟圭;;《墨经》和科学[J];职大学报;2011年04期
2 韦石;墨翟首创科学实验教学法[J];中小学管理;1995年12期
3 余莹;;从“右文说”与其他相关研究的比较来看其发展[J];才智;2011年23期
4 黄海;崔文芊;;章士钊逻辑思想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陈舒颜;;墨家的矢与芝诺的箭——在墨家哲学体系中探讨芝诺悖论[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志铁;;“推类”的构成、本质与作用——三论“引譬、援类”[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汪奠基;;略谈中国古代“推类”与“连珠式"[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4 张丽萍;;《墨经》训诂失误枚举[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广星;;墨经辞典·序言[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仁明;王兆春;黄朵;;《墨经辞典》简介[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秦婧;;浅论《墨经》中的时间和空间观念[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孙中原;;兴危继绝 综合创新——《墨经辞典》的价值[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仁明;;《墨经》体例“说在”详解[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芸;;“墨经”教育哲学思想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墨西哥使馆经商处;中墨经贸发展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01年
2 栾可才;电业为即墨经济铺路[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3 外经贸部美大司一处;中国入世对中墨经贸关系影响深远[N];国际商报;2001年
4 步欣;中墨经贸部门建立高层工作组[N];国际商报;2004年
5 顾鹏尧;EPSON喷墨打印机省墨经验集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6 苏娟;中国网通推类IPTV服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7 吴寿兵;中国物理学发展的一个缩影[N];科技日报;2002年
8 方国根;逻辑视域下易学研究的重要进展[N];光明日报;2006年
9 宋健;艺术为墨学增辉[N];中国艺术报;2003年
10 邢玉瑞 陕西中医学院;取象比类[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建鲁;《名理探》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继学;墨学对晚清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荣;中国古代推类的特点[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燕学敏;试论《墨经》数学的逻辑基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刘霖;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张蕴;墨家推类学说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李牡琼;两汉逻辑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孙新会;易学阴阳五行推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王小静;墨经逻辑学之模态词分析[D];燕山大学;2008年
9 王金伟;中国逻辑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倩;论《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3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47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