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逻辑原子主义对确定性知识的追求

发布时间:2017-05-09 23:14

  本文关键词:逻辑原子主义对确定性知识的追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逻辑原子主义 维特根斯坦 科学命题 原子命题 逻辑分析方法 性知识 科学知识 数理逻辑 确定性 罗素
【分类号】:B81-06
【正文快照】: 逻辑原子主义把寻求确定性知识作为自己的目标。尽管逻辑原子主义最终没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它的理论却给后来的哲学发展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哲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一、逻辑原子主义在哲学上的继承和发展英国传统经验论是逻辑原子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传统经验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林;冲突中的深化 神秘中的高明——解读维特根斯坦,兼论哲学的意义和方法[J];阴山学刊;2000年02期

2 林克庆;崔林;卫东海;;试析维特根斯坦哲学神秘性的意义[J];学术论坛;2007年12期

3 张益宁;;论语言图式与两个世界——兼论语言图式论的困境[J];理论界;2009年04期

4 寇爱林;;现代哲学的危机与出路——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思想述论[J];理论导刊;2010年08期

5 胡怀亮;杨晓军;;世界是有实体的吗?——维特根斯坦图像论面临的困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H.斯皮格伯格;江怡;;关于维特根斯坦“现象学”(1929—?)的疑难[J];世界哲学;1990年05期

7 田华银;唐晓嘉;;试析逻辑原子主义的图像论[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梁臣;;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的语言转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6期

9 史洪飞;刘洪俭;;超验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的一个视角[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江怡;《逻辑哲学论》中的实在论与本体论[J];哲学研究;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为民;;从否定命题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的负事实观[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钱伟量;;维特根斯坦与技术的后现代策略[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张建军;;论金岳霖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四次重大转折[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原初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6 张桂权;;维特根斯坦与宗教[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茂泽;;金岳霖的逻辑分析方法[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磊;楼巍;;维特根斯坦建筑活动的哲学考察[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9 李磊;;维特根斯坦与SSK和ESW[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杲文川;《维特根斯坦全集》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江怡(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谁能读懂维特根斯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韩林合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维特根斯坦的“哥白尼式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周濂;“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N];东方早报;2011年

5 高山杉;“大多数当时与会的人都不懂其所以然”[N];南方周末;2011年

6 韩林合;探寻维特根斯坦的永恒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栾利国;没有“问题”就要落伍[N];解放军报;2009年

8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国审计报;2001年

10 ;维特根斯坦手稿失而复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燕杭;从形而上的道德理念到日常化的反思活动[D];浙江大学;2009年

2 郑霞;“没有新的语言就没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说中的语言批判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欣诣;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法”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楼巍;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宇光;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定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9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10 李菁;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种尝试比较[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凤;从逻辑视野看罗素的真理观[D];山西大学;2008年

2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田华银;逻辑原子主义的确定性知识之梦[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明;维特根斯坦的求真之路及其启示[D];山西大学;2010年

5 章兰芳;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义美学的批判[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文倩;罪与生活: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的宗教之维[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云鹏;在知识和信仰之间[D];兰州大学;2010年

8 崔俊飞;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言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曹峰瑞;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学哲学中的概念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10 章澹;维特根斯坦的概率理论和“无差别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逻辑原子主义对确定性知识的追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3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d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