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21-12-24 11:52
本文以破产重整中的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逻辑构建为主旨,以破产重整制度最为健全完善的美国破产重整制度(即DIP制度,鉴于美国破产重整制度以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为默认模式,故本文中的DIP制度即指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为研究对象,反思我国目前破产重整制度的运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市场化改革意见。本文的写作层次的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梳理美国DIP制度的产生与演进的历史,探究该制度产生背后的经济、文化、社会原因,在结合DIP制度的支撑性理念、现实基础以及实践效用,深入分析DIP制度的运行逻辑。其次,以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参与主体为出发点,分析中国破产重整制度实践运行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终,充分考量中国特殊国情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美国早期破产立法并未规定破产重整制度,相反该制度于19世纪末期衡平接管制度中产生。破产重整制度经由钱德勒法案正式确定之后,却长时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于是美国国会于1978年通过现行美国破产法,DIP制度得以建立。DIP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深刻地受到了美国经济增长尤其是信贷系统扩张的影响,经济的周期性循环以及债务豁免的必须性让破产重整制度的重要性格外凸...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产生及演进
第一节 美国DIP制度的源与流
一、美国早期的破产立法
二、DIP制度的产生—19世纪末期衡平接管制度(Equity Receiverships)
三、1938年钱德勒法案(the Chandler Act)
四、1978年破产法(Reform Act of1978)
五、1978年破产法之后的发展历程
六、美国DIP制度的发展历史逻辑
第二节 世界各国对DIP制度的吸收与改造
一、吸纳DIP制度的法国破产法
二、部分采用DIP制度的德国以及日本破产法
三、未采纳DIP制度的英国破产法
四、DIP制度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发展
一、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变革需求
第二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支撑理念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支撑性理念
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协商与合作共赢
三、社会责任与综合价值践履
第二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现实基础
一、债权人控制模式之“谜”
二、DIP制度实用性层面原因
第三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实践效用
一、占有债务人融资
二、美国破产法363条式出售
三、不良债务交易
四、预重整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五、仍然有效的美国破产法第11章程序
第三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前提与运行逻辑
第一节 DIP制度建立的必要前提
一、DIP制度下的“谈判者的困境”
二、参与主体的利益导向与冲突
三、DIP制度下债务人控制权的可转移性
四、DIP制度下管理层的双重信义义务
第二节 DIP制度运行的内在逻辑
一、案件开始阶段与谈判环境的初始塑造
二、美国破产法第11章程序案件管理阶段中的谈判博弈
三、重整计划制定与表决
第三节 DIP制度——法律规制下的谈判机制
第四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公平
一、多重主体权益的保护
二、各方主体利益的差异保护
第二节 秩序
一、商事主体的自主性
二、DIP制度下的私法秩序
第三节 效率
一、自行管理模式下对债务人的激励
二、自行管理模式下对债务人的监督
第四节 现代法律精神重塑与破产重整制度的现实路径选择
一、公权力的介入与重整制度的私法精神
二、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反思
第五章 中国的破产重整制度运行实态
第一节 我国管理人制度与DIP制度的构建差异
一、中立的破产重整程序主导主体
二、公开透明的管理人指定程序
三、管理人广泛且自主的决定权
四、兼顾各方利益的重整计划
五、多主体对管理人有效制约
六、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构建逻辑
第二节 我国破产重整案件审理现状
一、破产重整案件受理数量极低
二、破产管理人作用难以施展
三、债权人参与程度低下
四、法院权力的扩张
五、政府的行政介入依然存在
第三节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六章 中国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第一节 明确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适用条件
一、自行管理申请的主体和时间
二、自行管理的适用条件
三、自行管理的退出与撤销
第二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下的权力配置与运行
一、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下董事会与股东会的运作
二、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下管理人与债务人的权力配置
三、债权人对重整程序的控制权
第三节 探索并建立预重整制度
一、我国预重整制度的早期探索
二、预重整制度的践行模式
三、中国预重整制度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市场要素型破产法的立法目标及其制度构造[J]. 赵万一.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8(06)
[2]美国破产重整及管理人制度的考察与启示[J]. 吴在存. 人民司法(应用). 2018(28)
[3]我国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委员会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 许胜锋.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4]上市公司重整中政府角色的实证研究[J]. 赵惠妙. 兰州学刊. 2017(12)
[5]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价值及风险的实用性研究[J]. 许胜锋.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7(03)
[6]股东会与董事会分权制度研究[J]. 许可. 中国法学. 2017(02)
[7]房地产企业预重整的实务探索及建议[J].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人民司法(应用). 2016(07)
[8]论法律服从的产生机制及实现途径[J]. 杨清望. 政治与法律. 2012(02)
[9]公司控制权滥用规制的法理基础与司法判断[J]. 傅穹,王志鹏.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5)
[10]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J]. 邓峰.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1)
博士论文
[1]公司重整制度下股东权变异研究[D]. 郑志斌.吉林大学 2011
[2]论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D]. 王建平.中国政法大学 2011
[3]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研究[D]. 齐明.吉林大学 2009
[4]公司重整的契约分析[D]. 王佐发.中国政法大学 2008
[5]破产重整控制权的法律配置[D]. 贺丹.中国政法大学 2006
[6]韩国公司重整制度立法的研究[D]. 金星均.中国政法大学 2006
[7]破产法理念研究[D]. 王福祥.吉林大学 2006
[8]公司重整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D]. 汪世虎.西南政法大学 2005
[9]论股东有限责任[D]. 虞政平.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破产预重整制度研究[D]. 张铃.上海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043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产生及演进
第一节 美国DIP制度的源与流
一、美国早期的破产立法
二、DIP制度的产生—19世纪末期衡平接管制度(Equity Receiverships)
三、1938年钱德勒法案(the Chandler Act)
四、1978年破产法(Reform Act of1978)
五、1978年破产法之后的发展历程
六、美国DIP制度的发展历史逻辑
第二节 世界各国对DIP制度的吸收与改造
一、吸纳DIP制度的法国破产法
二、部分采用DIP制度的德国以及日本破产法
三、未采纳DIP制度的英国破产法
四、DIP制度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发展
一、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变革需求
第二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支撑理念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支撑性理念
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协商与合作共赢
三、社会责任与综合价值践履
第二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现实基础
一、债权人控制模式之“谜”
二、DIP制度实用性层面原因
第三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实践效用
一、占有债务人融资
二、美国破产法363条式出售
三、不良债务交易
四、预重整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五、仍然有效的美国破产法第11章程序
第三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前提与运行逻辑
第一节 DIP制度建立的必要前提
一、DIP制度下的“谈判者的困境”
二、参与主体的利益导向与冲突
三、DIP制度下债务人控制权的可转移性
四、DIP制度下管理层的双重信义义务
第二节 DIP制度运行的内在逻辑
一、案件开始阶段与谈判环境的初始塑造
二、美国破产法第11章程序案件管理阶段中的谈判博弈
三、重整计划制定与表决
第三节 DIP制度——法律规制下的谈判机制
第四章 破产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公平
一、多重主体权益的保护
二、各方主体利益的差异保护
第二节 秩序
一、商事主体的自主性
二、DIP制度下的私法秩序
第三节 效率
一、自行管理模式下对债务人的激励
二、自行管理模式下对债务人的监督
第四节 现代法律精神重塑与破产重整制度的现实路径选择
一、公权力的介入与重整制度的私法精神
二、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反思
第五章 中国的破产重整制度运行实态
第一节 我国管理人制度与DIP制度的构建差异
一、中立的破产重整程序主导主体
二、公开透明的管理人指定程序
三、管理人广泛且自主的决定权
四、兼顾各方利益的重整计划
五、多主体对管理人有效制约
六、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构建逻辑
第二节 我国破产重整案件审理现状
一、破产重整案件受理数量极低
二、破产管理人作用难以施展
三、债权人参与程度低下
四、法院权力的扩张
五、政府的行政介入依然存在
第三节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六章 中国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第一节 明确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适用条件
一、自行管理申请的主体和时间
二、自行管理的适用条件
三、自行管理的退出与撤销
第二节 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下的权力配置与运行
一、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下董事会与股东会的运作
二、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下管理人与债务人的权力配置
三、债权人对重整程序的控制权
第三节 探索并建立预重整制度
一、我国预重整制度的早期探索
二、预重整制度的践行模式
三、中国预重整制度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市场要素型破产法的立法目标及其制度构造[J]. 赵万一.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8(06)
[2]美国破产重整及管理人制度的考察与启示[J]. 吴在存. 人民司法(应用). 2018(28)
[3]我国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委员会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 许胜锋.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4]上市公司重整中政府角色的实证研究[J]. 赵惠妙. 兰州学刊. 2017(12)
[5]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价值及风险的实用性研究[J]. 许胜锋.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7(03)
[6]股东会与董事会分权制度研究[J]. 许可. 中国法学. 2017(02)
[7]房地产企业预重整的实务探索及建议[J].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人民司法(应用). 2016(07)
[8]论法律服从的产生机制及实现途径[J]. 杨清望. 政治与法律. 2012(02)
[9]公司控制权滥用规制的法理基础与司法判断[J]. 傅穹,王志鹏.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5)
[10]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J]. 邓峰.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1)
博士论文
[1]公司重整制度下股东权变异研究[D]. 郑志斌.吉林大学 2011
[2]论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D]. 王建平.中国政法大学 2011
[3]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研究[D]. 齐明.吉林大学 2009
[4]公司重整的契约分析[D]. 王佐发.中国政法大学 2008
[5]破产重整控制权的法律配置[D]. 贺丹.中国政法大学 2006
[6]韩国公司重整制度立法的研究[D]. 金星均.中国政法大学 2006
[7]破产法理念研究[D]. 王福祥.吉林大学 2006
[8]公司重整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D]. 汪世虎.西南政法大学 2005
[9]论股东有限责任[D]. 虞政平.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破产预重整制度研究[D]. 张铃.上海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0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5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