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对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的几种理论模型的评价

发布时间:2017-05-25 00:06

  本文关键词:对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的几种理论模型的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关于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理论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强调相似性作用的归纳推理的理论模型和强调知识作用的归纳推理的理论模型。前者能较好的解释人们在知识贫乏领域的归纳推理现象,而后者则能够较好的解释人们在知识丰富领域的归纳推理现象。
【作者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类别 归纳推理 理论模型 相似性 知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个体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及其机制研究”(30370488)的部分工作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归纳推理是从特定的事件、事实向一般的事件或事实进行推论的过程,旨在将知识或经验概括简约化。一般来说,归纳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从特殊(或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如,“麻雀的肝脏具有X物质,老鹰的肝脏具有X物质,/所以,所有鸟的肝脏具有X物质”;而另一种形式则是从特殊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红,陈安涛;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理论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龙长权;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3 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霞;唐晓婉;;儿童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安;;归纳法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与论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周鹏生;;不同类型推理偏差和困难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龚银清;幼儿归纳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述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陈安涛,李红,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李富洪,杨东;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3期

6 欧阳含璐;吴颖;;归纳推理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2期

7 彭文会;李红;周鹊虹;;婴幼儿基于概念的归纳推理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曾继平,魏勇刚;幼儿归纳推理的依据:知觉相似性还是类别概念?[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徐晨质;郑莉君;蔡小霞;;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10 吴霞;李红;;儿童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新夷;;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龙长权;类别对归纳的支持与限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瑾;小学数学课程中归纳推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海燕;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富洪;归纳推理的假设过程及其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8年

5 丁小斌;特征间因果关系在归类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雷怡;类概念层级关系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含璐;儿童与成人数字推理的电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崔亚飞;归纳推理属性效应中背景关系提取原则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于秋影;我国高中数学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安涛;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前提概率原则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龙长权;3~5岁儿童与成人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的语言标签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彭文会;4-6岁儿童的归纳推理[D];西南大学;2006年

7 刘晓燕;发展学生归纳推理技能生物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楠;从杠杆原理探究中看学生如何对待证据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婷婷;归纳推理中的属性中心性效应及其心理过程初探[D];西南大学;2007年

10 王孝清;分类活动与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红,陈安涛;从知觉到意义——婴儿分类能力与概念发展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晨质;郑莉君;蔡小霞;;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2 彭文会;周鹊虹;李红;;知识背景对归纳推理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李有禹;王墨耘;;对归纳推理非对称性现象的特征迁移解释[J];心理学探新;2007年04期

4 王墨耘;;归纳推理的抽样理论[J];心理学报;2008年07期

5 徐开娟;高华;;归纳推理论断力度研究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魏勇刚;李红;;儿童归纳推理中的单调性效应和非单调性效应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张婷婷;李红;龙长权;冯廷勇;陈安涛;李富洪;王秀芳;;归纳推理中的属性中心性效应[J];心理学报;2007年05期

8 孙锋;路晓英;龙长权;李红;;儿童归纳推理机制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9年06期

9 王孝清;李红;;分类活动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10 欧阳含璐;吴颖;;归纳推理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洪波;郝际平;;后张拉整体成形桶拱的平板理论模型和成形过程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龙溪;钟方川;张海花;韩敬;;Rotamak中离子运动对旋转磁场电流驱动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保平;;解释偷渡现象的一种理论模型——三维一体动力模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尹静;杨兴森;路春美;邵延玲;;喷雾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特性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2年

5 闵君;邓晓;;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特征研究综述[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6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陈永寿;S.Frcuondorf;;CSM同HFBCM的联系[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中册)[C];1982年

8 姚武;封志辉;;聚丙烯纤维砂浆圆环干缩开裂判据的理论分析模型[A];首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吴燕;周晓林;;感受着你的感受:共情的神经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他得安;王威琪;汪源源;余建国;;松质骨的一种超声散射理论模型[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威;沈阳重新设置建筑企业资质类别[N];工人日报;2000年

2 ;攀岩的类别[N];信息时报;2002年

3 记者 方天;50家市场半年交易410亿[N];扬州日报;2011年

4 陆龙生;对欧盟纺织品配额招标类别市场分析[N];中国纺织报;2001年

5 栋;类别管理:大社大店的营销合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免检产品类别目录[N];中国质量报;2002年

7 肖丹 陈兰琴 念红梅 陈正红;全球“最佳中之最佳”BtoB网站[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8 叶星生;藏式传统家具类别[N];西藏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超;专家呼吁 评价类别靠前公司可获更多政策优惠[N];中国证券报;2011年

10 记者 于普增 王辉;免检产品又添新丁[N];中国质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长权;类别对归纳的支持与限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建波;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结合力关系、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登峰;复杂模糊系统多层次多目标多人决策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5年

4 张霜;控制权转移行为中的私人收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严浩坤;中国跨区域资本流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王瑾;小学数学课程中归纳推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继华;科学探究推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宋丽军;超短脉冲激光器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10 张屹;基于“三明治”新方法的激光深熔焊接小孔效应的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静;对归纳推理贝叶斯模型的检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树香;类别归纳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安涛;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前提概率原则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魏延霞;玻璃纤维增强圆筒形单板层积材的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吴红超;基于β辐射伏特效应的同位素微电池理论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章兰;基于视觉图像质心的焊缝中心识别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7 钟红慧;安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中的变革管理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争彩;2-2型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径向振动特性研究及有限元仿真[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毛李胜;Blazar天体的多波段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10 汤如俊;交换耦合磁致伸缩多层膜微磁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对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的几种理论模型的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92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